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环境与环境问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环境与环境问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kee.com/ziliao/9412.html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全球气候变暖到臭氧层破坏,从酸雨蔓延到森林锐减,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威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将从环境的分类、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的分类、发展历史、产生原因和实质等方面,全面阐述环境与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环境的分类

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社会)环境。

  •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 人工(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 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 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3. 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1.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2.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3. 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和改造作用。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农业社会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但还是靠大自然赏赐;人类对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砍伐,使得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同时也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已经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环境问题的分类

  1. 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
  2.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原生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和次生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

一方面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另一方面人类又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使得当代环境问题显示出大范围、高危害等新特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运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即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而出现)。

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

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其根源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 形成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CH4等,同时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得植被减少,造成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
  • 产生危害
  •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 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 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
  •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 缓解措施
  •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
  • 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
  • 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臭氧层破坏

  • 形成原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氯氟烃,造成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平流层中)破坏。
  • 产生危害: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此外还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酸雨蔓延

  • 形成原因: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主要是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 产生危害:酸雨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被称为“空中死神”。(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50—60年代扩展到欧洲和北美洲。我国也是酸雨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森林锐减

  • 森林作用:森林除了其物质作用以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作用,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等,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被称为“大自然的调度室”。
  • 形成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锐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

水体污染:包括江河湖泊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海洋污染

土地荒漠化

  • 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半干旱以及有旱灾的半湿润)和人为原因(干旱、半干旱区的过度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半湿润区森林的乱砍滥伐、陡坡的开垦造成的土地退;过度开采地下水;不正确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盐渍化等),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 治理措施: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坡;控制载畜量等。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和社会性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 尊重与善待自然;
  2. 关心个人并关爱人类;
  3.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本文原文来自youkee.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