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今的PC DIY玩家,都不再重视独立声卡了?
为何如今的PC DIY玩家,都不再重视独立声卡了?
随着AMD Zen5和Intel ArrowLake的即将发布,PC DIY市场再次活跃起来。然而,在这个硬件快速迭代的时代,一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什么玩家不再重视独立声卡了?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历史变迁等多个维度,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集成声卡真的足够好吗?
在当今的PC配置中,CPU、显卡、内存、硬盘,甚至是显示器和键鼠都在快速进步,但声卡似乎陷入了停滞。这不禁让人思考:集成声卡是否已经足够好,以至于不再需要独立声卡?
许多人认为主板集成声卡已经足够强大,可以媲美独立声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主板上规格最高的集成声卡是Realtek的ALC1220系列,发布于2020年,之后再无改进型号。相比之下,独立声卡所使用的解码芯片和DAC芯片却在持续更新换代,如XMOS316、AK4499EX、ESS9039MS PRO等都是2023年、2024年的新品。
从数据上看,ALC1220系列的理论信噪比为120dB,但实际使用中会因主板电路设计和干扰等因素而下降。而独立声卡普遍会测量和公布实际输出端的信噪比,内置独立声卡可达129dB,外置独立声卡则可达133dB甚至更高。信噪比越大,声音就越不容易被电路和背景噪声淹没。
声卡的历史变迁
要理解独立声卡为何不再被重视,需要回顾声卡的发展历程。早期个人电脑的CPU性能极其有限,无法流畅播放mp3等音频,因此程序通过编程代码来发声,声卡根据编程信息实时合成播放。高端声卡甚至配备专门的“音色库子卡”。
进入Windows时代,“多媒体PC”概念兴起,CPU性能足以解码音频和播放视频。此时声卡的功能开始分化:一部分用于连接环绕音箱并输出杜比或DTS的5.1声道源码信号;另一部分则成为游戏必备,支持环境音效的硬件加速。
独立声卡的衰落
随着CPU性能的提升,游戏音效计算变得微不足道,声卡厂商推广自家环境音效标准的行为导致游戏开发标准分裂。微软在Windows系统中废除原有音效API接口,将所有游戏音效技术统一到DirectX体系下,导致“计算声卡”的硬件音效加速普遍失效。
如今,独立声卡的技术仍在进步,音质客观上也优于集成声卡,但其功能优势仅限于此。除了极少数专业音频制作需求外,独立声卡的高性能在大多数日常使用场景中难以体现。而且要充分发挥独立声卡的优势,还需要搭配价格不菲的高端耳机或音箱。
许多PC HiFi玩家转而使用外置设备,但这进一步拉大了与普通用户之间的距离。独立声卡逐渐变成一种近似“数码奢侈品”的存在,与普通消费者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