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合函数知识点总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合函数知识点总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9195753.html

复合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函数的嵌套、分解、值域求解、单调性判断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出发,系统地总结复合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复合函数基本概念

定义与性质

  • 复合函数定义: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u,值域为Mu,函数u=g(x)的定义域为Dx,值域为Mx,如果Mx∩Du≠Ø,那么对于Mx∩Du内的任意一个x经过u;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则变量x与y之间通过变量u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称为复合函数(compositefunction),记为:y=f[g(x)],其中x称为自变量,u为中间变量,y为因变量(即函数)。

  • 中间变量:复合函数中必须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这些中间变量既是内层函数的因变量,又是外层函数的自变量。

  • 定义域与值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定义域与外层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外层函数的值域。

  • 函数嵌套:复合函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函数嵌套而成,其中至少有一个函数作为内层函数,一个函数作为外层函数。

  • 表示方法:复合函数通常使用函数符号表示,如y=f(g(x))、z=h(f(g(x)))等。同时,也可以使用复合函数的解析式来表示。

  • 读法:复合函数的读法通常按照函数的嵌套顺序来读,如“f与g的复合函数”、“h与f和g的复合函数”等。在读复合函数时,需要注意函数的嵌套关系和中间变量的含义。

复合函数分解与组合

分解步骤

  1. 通过观察复合函数的表达式,明确哪个是内函数、哪个是外函数,以及复合的方式。
  2. 将复合函数按照运算顺序逐步分解,先解出内函数的值,再将其代入外函数中求解。
  3. 在分解过程中,尽量简化复合函数的表达式,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处理。

组合过程及注意事项

  1. 确定函数定义域:在组合复合函数时,要注意内函数的值域与外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确保复合函数有意义。
  2. 运算顺序:按照复合函数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计算内函数的值,再将其代入外函数中求解。
  3. 保持函数对应关系:在组合过程中,要确保内函数和外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出现错误。

实例分析

实例一:给定复合函数y=f(g(x)),其中f(x)=x^2+1,g(x)=2x-1,求复合函数的表达式,并确定其定义域。

通过代入法,将g(x)代入f(x)中,得到复合函数y=(2x-1)^2+1,其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实例二:给定复合函数y=f(g(h(x))),其中f(x)=1/x,g(x)=x+2,h(x)=x-1,求复合函数的表达式,并确定其定义域。

通过逐步代入法,先求出h(x)的值,再将其代入g(x)中,最后代入f(x)中,得到复合函数y=1/((x-1)+2),即y=1/(x+1),其定义域为x≠-1。

复合函数值域求解方法

代数换元法

  • 概述:代数换元法是通过引入新变量,将复杂的复合函数转化为简单函数,从而便于求解的一种方法。

  • 具体步骤

    1. 首先,选定一个中间变量,将复合函数中的某一部分替换为该中间变量;
    2. 然后,求出该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
    3. 最后,将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代入原复合函数中,得到复合函数的值域。
  • 注意事项:代数换元法要求选取的中间变量要能够涵盖复合函数中的所有变量,且替换后的函数要易于求解。

三角换元法

  • 概述:三角换元法是通过三角函数的性质,将复合函数中的某些部分替换为三角函数,从而简化求解过程的一种方法。

  • 应用示例:求解复合函数y=sin(x^2)的值域时,可以将x^2看作一个整体,令t=x^2,则y=sin(t)。由于t的取值范围为[0,+∞),因此可以通过正弦函数的性质,得到y的取值范围为[-1,1]。

  • 注意事项:三角换元法要求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以便准确地进行替换和求解。

部分分式换元法

  • 简介:部分分式换元法是将复合函数的解析式转化为部分分式形式,从而便于求解的一种方法。

  • 适用情况:当复合函数的解析式较复杂,且包含多项式或分式时,可以考虑使用部分分式换元法。

  • 注意事项:部分分式换元法需要准确地将复合函数转化为部分分式形式,并熟练掌握部分分式的求解技巧。同时,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定义域和值域的限制。

复合函数单调性判断技巧

含义

  • “同增异减”原则:在复合函数中,若内层函数和外层函数在对应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则复合函数单调递增;若内层函数和外层函数在对应区间上单调性相反,则复合函数单调递减。

  • 应用:通过判断内、外层函数的单调性,快速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导数的定义

  • 导数描述:导数描述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瞬时变化率,通过求解复合函数的导数,可以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具体步骤

    1. 先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2. 然后分析导数的符号变化;
    3. 根据导数的正负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典型题型解析

  • 已知复合函数,判断其在某区间的单调性: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先确定内、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然后利用“同增异减”原则或导数方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已知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取值范围:这类问题通常需要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反推出内、外层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而求解问题。

复合函数图像变换规律探究

平移变换

  • 定义:平移变换是将函数图像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不改变函数的形状和大小。

  • 分类:平移变换分为水平平移和竖直平移两种。

  • 应用:通过平移变换,可以方便地描述函数图像的移动,并得出新的函数解析式。

伸缩变换

  • 定义:伸缩变换是改变函数图像的大小,但不改变其形状和位置的一种变换。

  • 分类:伸缩变换包括横向伸缩和纵向伸缩两种。

  • 应用:通过伸缩变换,可以描述函数图像的缩放,以及对应解析式的变化。

对称变换和翻转变换

  • 对称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和原点对称等。

  • 翻转变换:是指函数图像沿某一轴翻转的变换,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两种。

高考中关于复合函数考查点剖析

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常见题型

  1. 判断复合函数定义域:考查学生对函数定义域的理解,以及如何处理复合函数中内外函数的定义域交集问题。

  2. 复合函数值计算:给出复合函数的表达式,要求学生通过代入法或其他方法求出特定点的函数值。

  3. 判断复合函数奇偶性:根据内外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4. 复合函数单调性判断:结合内外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解答题中涉及知识点

  1.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包括链式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等,用于求解复合函数的导数。

  2. 复合函数的最值问题: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结合最值定理求解复合函数的最值。

  3. 复合函数图像变换:通过平移、伸缩、翻转等图像变换,理解复合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

  4. 复合函数与实际问题结合:将复合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物理、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建模问题。

备考建议和策略分享

  1. 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

  2. 掌握复合函数的求解方法:包括代数换元法、三角换元法、部分分式换元法等。

  3. 理解复合函数的图像变换规律:包括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和翻转变换。

  4. 注重实际应用:将复合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题能力。

  5. 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