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生活篇(绮)
汉字历史——生活篇(绮)
“绮”字作为中国古代丝绸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精湛的工艺智慧。本文将从字形演变、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绮”字的内涵及其在古代丝织物中的独特地位。
“绮” qǐ ,形声字,“綺”的简体字,从糸奇声,“綺”字目前最早见于西汉《史记·高帝纪》。糸,与丝织物有关;奇,巨大的(牵引)力,此处引用“怪异”的引申义。 造字本义: 怪异的(非常规的)丝织物。
中国传统丝绸织造技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涵盖了从蚕茧处理到成品织物的全过程。除缫丝外,主要包括平纹织造、斜纹织造、缎纹织造、提花织造、缂丝、云锦、蜀锦、宋锦等技艺。相对于常规的丝织技艺而言,“怪异的丝织物”是指一些不完全遵循传统经纬编织方式的丝织物,如缂丝、刺绣、绳带、云锦等。
虽未见先秦版本的“绮”字,但此字应是类比于“畸”而造的。有些现代的书籍中将此字等同于“䋍、䋪”,笔者认为是不妥的。从《玉篇》中对“䋪”的释义作“细繒”来看,造字者是以“糸、阿”会意,借以描述高质量、细腻丝织物的弯曲性和柔滑感。
包山楚简263、仰天湖楚简2中各有一例“䋍”字的使用,前者作“䋍縞之”,后者作“䋍縞之緯”。“縞”字在楚简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从所接前后缀推测,这应是一种带状丝织物,可引申作“长的、宽的”之义,用于形容织物的款式。“、緯”均为名词,指成品织物,故笔者推测,“䋍”字在此处作动词义,可理解作“接引丝织物”之义,“䋍縞之緯”应是指一种在成品织物的基础上搭配其他丝织物的款式。
而“可、阿”二字中,只有“牵引”义是共通的,如果以“接引”作互通是可以理解的,但用以描述丝织物的曲柔是不能互通的。故笔者认为,“綺”字并不与“䋍、䋪”互通,而且“䋍、䋪”二者也不互通。
在古代,丝织物的制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经纬编织方法,即通过纵向的经线和横向的纬线交织来形成织物。这种方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复杂图案和纹理的丝绸制品。然而,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下,也存在一些不完全遵循传统经纬编织方式的特殊工艺或织物类型:
缂丝: 这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纺织技艺,虽然本质上仍然使用经纬线,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通经断纬”的技法。在制作过程中,图案部分的纬线并不贯穿整个幅宽,而是根据图案需要逐段织入,使得成品正面呈现出精美的图案,而背面则可以看到因切断纬线而留下的短茬。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制作高档的装饰性织物,如挂屏、手卷等。
刺绣: 虽然刺绣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织物制作方式,而是在已有织物基础上进行装饰的技术,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传统经纬结构来增加图案的方法。通过针法的变化,可以在丝绸上创造出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的图案,极大地丰富了丝绸的表现力。
编结与绳带艺术: 不同于平面织造,这类工艺包括编织、打结等形式,用来制作各种装饰品或功能性物品,如腰带、项链等。这些物品通常由丝线直接编结而成,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和样式,而非通过经纬线交织的传统织物形式。
云锦中的妆花工艺: 云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级丝织品之一,其中的妆花工艺特别强调色彩斑斓的效果。尽管依然基于经纬编织原理,但在纬向使用了多种颜色的彩纬,并采用挖花盘织的方法,使得每一段图案都能灵活地变换颜色,而不像普通织锦那样受制于固定的纬线排列顺序。
【廣韻】墟彼切【集韻】去倚切,从音觭。
【說文】文繒也。
【釋名】綺,敧也。其文敧邪,不順經緯之縱橫也。
【前漢·高帝紀】賈人無得衣錦繡綺縠紵罽。【註】師古曰:綺,文繒,卽今之細綾也。
又【正韻】墟里切,音喜。義同。
又姓。【史記·留侯世家】綺里季。
又【集韻】語綺切,音螘。人名。莊子有士成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