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绘画层次感:从区块、空间到色彩的全方位解析
掌握绘画层次感:从区块、空间到色彩的全方位解析
在绘画创作中,如何在保持画面丰富性的同时避免杂乱,是许多艺术家和绘画爱好者面临的挑战。本文将从区块层次、空间层次和色彩层次三个方面,详解如何通过具体的绘画技巧来实现画面的层次感,让丰富的细节在视觉上各归其位。
区块层次
绘画风格和最终呈现效果多种多样,但绘画作品本身终究承载于“画布平面”。
【轮廓分区】如图、最极致的元素堆积且几乎不留透气口的琳琅满目,可以发现通过简单粗暴的将“外轮廓”做出明显的强化,就能满足最基本的区域划分(可类比地图辅助理解)。
【浓淡虚实】如图、绘画独立“人物/物体”时外轮廓自不必说,其内部结构间的界限,以及区块内细节的线条→都可以通过“画笔大小”和“压感控制”实现虚实的差异。
【疏密分布】如图,借由传统“素描”作品的光影技法,“疏密感”不同的区块对视觉的刺激会有明显的差异,进而自然形成分区;这就是对画面疏密分布进行设计的原因。
空间层次
立体空间感的塑造实际上是→通过画面内容对视觉进行引导“欺骗”。
【近大远小】是形成视觉空间感的基本公式,大脑会下意识的将尺寸比例存在明显异常差异的物体区分为“远/中/近”自然形成了分区,此原理在扁平画风中尤为有效。
【层次突显】视角拉近→在空间纵深不大的环境下,可以通过结构细节设计拉开空间落差;例如图中百褶裙、公主袖的蓬松感,气流作用形成的空间膨胀。
【近实远虚】的视觉差异感不必解释,实践到绘画过程可以通过:细节丰富度的分布、色彩饱和度的对比、线条轻重感的区分,等实际指标实现虚实感。
色彩层次
【色相分区】简单举例论述、一束花要么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要么通过绿叶的穿插点缀能够形成清晰的分区;相反相同颜色的花堆积起来的视觉效果就是抱团放大了。
【色彩指标】同样以花束举例,现实“插花”要塑造出结构层次感是通过空间穿插、色彩搭配的设计;投射到绘画层面就变成了色彩“色相、明度、饱和度”的差异搭配。
【明暗远近】如图、我们将开阔的场景画面去色,同时提高画面的对比度;很容易发现画面中整体的明暗关系伴随空间的推远会越来越亮。
【空气透视】是基于自然现象的总结,只有在塑造空间纵深较大的画面才会使用;因为空气并非完全透明,所以举例越远的物体会越模糊,例如远处山脉笼罩在云雾中。
以上罗列的各项辅助层次划分的指标,在不同的绘画风格中都可以灵活搭配使用;在设计草图阶段多一点相关的思考,能够有效从整体视角对画面层次进行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