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正 | 善恶观念的古今之变 ——以“哪吒”和“敖丙”的形象为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正 | 善恶观念的古今之变 ——以“哪吒”和“敖丙”的形象为例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56611345_121119368/?pvid=000115_3w_a

哪吒和敖丙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这两个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从《封神演义》到《哪吒闹海》,再到2019年暑期引爆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和敖丙的形象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这种演变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善恶观念的变化?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探讨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


2019年暑期公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引爆了票房,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哪吒这样一个源自印度的神灵形象,在中国获得了民众极大的喜爱,彻底完成了中国化的转变:他不仅成了道教中的护法大神,更成为很多地方民间信仰的对象,尤其是成功进入了历代中国的文化表达载体——无论是古典小说,还是现代动画。也正因如此,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哪吒表达中,实际上蕴含了当时人们对哪吒这一形象及其背后故事的理解,而哪吒和敖丙之争所包含的不同时代之善恶观念,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玩味与思考。本文以《封神演义》《哪吒闹海》《哪吒》三部在哪吒流传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为代表,考察哪吒和敖丙之争背后善恶观念的古今之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