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济南牛了,18座高铁站秒杀大多数城市,但有必要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济南牛了,18座高铁站秒杀大多数城市,但有必要吗?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9A07U0600

AI划重点 · 全文约3039字,阅读需9分钟

1.济南计划在未来建设18座高铁站,成为中国极少数拥有如此多高铁站的城市之一。

2.然而,建设这些高铁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济南方面表示将通过国家拨款、地方自筹和发债等方式筹集资金。

3.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等原因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引发对济南高铁站未来运营的担忧。

4.为了避免负债或减少负债,济南需要在产业结构、营商环境等方面做得更好,吸引更多企业家、人才到济南创造价值。

5.专家认为,济南应选择精打细算,走一条不靠基建扩张也能实现都市圈平稳增长的道路,而非过度依赖基建扩张。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以基建扩张托举经济数据是很容易的,也可以耀眼于一时,但只有内生的不断持续增长的经济活力,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持久的。

这一次,济南真的牛了,直接秒杀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因为这座城市将拥有18座高铁站

济南目前可以通达高铁动车的铁路客站有12座,分别是济南站、济南西站、济南东站、大明湖站、历城站、章丘站、章丘南站、章丘北站、雪野站、莱芜北站、钢城站以及长清站。

在未来的规划中,济南还将布局6座高铁站,分别是济阳站、商河站、遥墙机车站、南山站、济南北站、平阴站。

也就是说,济南未来有18座高铁站,同级别城市里面能和济南相提并论的城市很少,可是,这真的有必要吗?有没有“后遗症”?

要建成更多高铁站只有借债

济南为什么要建这些高铁站?济南当地的媒体对此有披露:就是为了建济南都市圈。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所以必须要再修6座高铁站

除了“米”字型高铁,还有一条环绕济南城的环形高铁——“绕城高铁”,将都市圈中的6市25县区“圈起来”。

《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中提到,山东将以济南为核心,布局“一环十一射”高速铁路布局,省会与周边城市实现“高铁双通道”。

很宏大,对不对?听起来也很激动人心。

然而,钱呢?无非就是几个方向:国家拨款一部分;地方自筹一部分;发债一部分。

目前,从上到下都在提倡过“紧日子”,甚至提出来“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可见,大家的手头都很紧。

7月22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2024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4080亿元,同比下降5.6%;非税收入21833亿元,同比增长11.7%。

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263亿元,同比下降18.3%

所以,指望国家财政全包,不太可能。

那么,济南或者山东的情况如何?

2023年,山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6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6万亿元,增长3.7%。

支出大于收入,就算还有其他收入可以对冲,很明显,不宽松。

济南呢?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6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5.3亿元。

都不宽裕,但是却很有雄心,一定要建成更多高铁站,那就只有借债了,关键是:借债之后怎么还?

26个高铁站建成未启用

环顾全国,大搞基建,负债累累,无人负责的例子确实是存在的。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

26座闲置高铁站一览表

建设是一笔固定成本,投进去了,后续还有动态的运营成本,一般高铁站的运营靠一点小钱,比如一年几十万是玩不转的,所以,不启用实际上是“止损”,算是聪明的。

但是,问题就来了,这些高铁站在建设之初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呢?那些投入进去的钱是不是就打了水漂了?

相信这个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定有的,论证也是过关的,然而一旦要真的运营,大家都怂了,因为真没钱,因为这些高铁站是销金的“无底洞”。

看看海南,作为世界上首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分期分段建设,东环段于2010年末通车,按计划在万宁市设三站:和乐站、万宁站、神州站,但和乐站却迟迟未能投入运营。

和乐站距离镇政府大约20分钟车程,并且没有公交通达。

还有云南,云南省玉溪市境内的阳宗站于2016年完成了主体施工,但至今一直都未投入使用。

于是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询问“阳宗站什么时候能运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回复表示,经客流调查,该地游客及周边人员出行主要以汽车为主,乘坐铁路出行意愿不强,暂不宜开通。

呵呵,不宜开通,为什么要建?这是云南的“世纪之谜”。

修这些高铁站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然而……

说回济南,济南已经建好的高铁站客流量如何?还没开建的高铁站预计客流量如何?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有多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让济南人民不负债或者少负债?

这些都要清晰准确告知公众,以便大家为过“紧日子”以及“苦日子”先做好一个预期的心理建设。

有些事情,我们阻止不了,但做点准备是必要的。

在山东,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山东淄博胶济客专线上的周村东站、山东烟台青荣城际铁路上的芝罘站,铁路开通至今已经十余年,目前仍未投入使用、

还有南京,南京有两大“落魄车站”江浦站和紫金山东站,均已经建成10多年,但至今也未启用。

出规划的时候,媒体叫好,网民为“基建狂魔”喝彩,真要运营的时候,都往后缩或者沉默不语,于是,相应区域、部门的负债又增加了。

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5806.88亿元,净利润亏损110.86亿元

焦虑济南担心“中部塌陷”

济南为何如此焦虑?为什么要在当下大修高铁站?

因为济南害怕自己会“中部塌陷”。

早在2017年,济南就曾有人直言:北面是京津冀城市群,南面面临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强劲压力,西面的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我们再不奋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间塌陷。”

避免塌陷的重要手段就是提升交通枢纽能级,虹吸周边人口、资源,何况有“强省会”这杆大旗可以扛。

2023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总量和增速在全国26个过万亿城市中分别位居第19位、4位。

但济南这个排名和山东在全国的排名是不匹配的,山东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江苏,甚至高于浙江,这样的排名不匹配对山东省会济南其实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强刺激。

所以,想做事,想冲刺更好的名次是济南的外在表现。

但是,济南面临的持续突破的难度非常大。

从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来看,济南的人口增势正在一步步放缓。

2021年济南常住人口增长9.2万人、2022年增长7.9万人,而到了2023年增量已经缩减至2.2万人。按照2023年末济南常住人口943.7万人计算,距离千万人口还有逾56万人的差距。

按照规划,到2025年济南常住人口总量预期在1000万人左右,看来,这个千万人口的目标很难完成了。

而且,整个山东的人口增量也很不理想。

2022年,山东常住人口40年来首度由增转降,到了2023年人口减少幅度进一步扩大。从省内城市来看,2023年16城中只有济南、青岛维持住了人口正增长,其余14城皆陷入负增长局面

因此,继续超量虹吸其他城市的人口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大概率,山东今年的常住人口会继续降。

济南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为5.3%,只是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算不上高速增长。

交通设施超前建设的前提是“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只有这样,修好的高铁站才会成为一个聚宝盆,而不至于成为一个个“吸金黑洞”,或者干脆不运营。

实际上,济南虽然贵为省会城市,长期以来并非山东的第一经济强市,这和四川、湖北的省会独大是完全不同的。

济南在山东省内有一个很难超越的兄弟城市——青岛。

山东的经济第一市是青岛,青岛今年上半年的全市生产总值7978.67亿元,同比增长5.8%,而且第二产业增加值2633.41亿元,增长8.6%。

济南上半年生产总值为6144.3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7亿元,增长5.6%。

青岛无论是经济总量、增速还是当下被颇为看重的制造业都要略胜济南一筹。

济南想要实现追赶超越,最重要的显然不是负债前行,甚至也不是提升基建条件,而是在产业结构、营商环境等方面做得更好,吸引更多企业家、人才到济南创造价值,创造现金流、税收和个人财富。

以基建扩张托举经济数据是很容易的,也可以耀眼于一时,但只有内生的不断持续增长的经济活力,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持久的。

再进一步说,以基建扩张可能带来更多产业聚集,这只是可能而已,有一定作用,但这个风口已过

在复杂的当下,在人口持续下降,消费需要更多信心的当下,逆风而行,扩张基建,更有可能的结果是背上更为沉重的债务,从而反噬经济活力,给现在运营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创税压力。

因此,如何精打细算,走一条不靠基建扩张也能实现都市圈平稳增长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量的扩张很容易,举债即可,而且不用自己还,还有人喝彩。

质的提升很艰难,脱胎换骨,而且还要担责任,就算青史留名,恐怕也是多年之后的事。

应该怎样选择?历史终将铭记。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