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历年牛市:从1990年到2019年的9次大行情
复盘历年牛市:从1990年到2019年的9次大行情
低迷已久的A股自9月24日以来气势如虹,在一系列超预期重磅政策的推动下,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上涨,最终在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8.06%,攀升至3336.50点。以史为鉴,本次A股是否能迎来大牛市?历史上牛市启动时的背景、市场表现及持续时长如何?当下应该如何应对?下面带您一探究竟。
1990年 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1990年12月-1992年5月
- 背景:1990年12月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首批上市仅8只股票,标志着中国股市的诞生。经济经过治理整顿后GDP增速回升至1991年的9.3%,通胀压力较低,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新股发行缓慢,1991年全年仅有13家新股发行,但投资者数量快速增长,3万股民不到两年的时间迅速扩大到130万。
- 驱动因素:A股成立初期,股票供不应求,所有股票都实现了大幅上涨,炒作氛围浓厚。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肯定股票市场的作用,5月21日A股全面放开涨跌停制度,同时实施T+0制度,当天整个大盘上涨了105%,多只股票翻倍。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最高点1429.01点,市盈率(TTM)332.23倍。
1992年 改革开放的“增长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本轮市场快速上涨,反馈的是政策思路框架改变后,对经济悲观预期的修正及股权财政融资驱动思路下,居民入市意愿加强的特征。后续财政接力,市场行情大概率延续。
- 时间:1992年11月-1993年2月
- 背景:宏观经济高速增长,1992年GDP增速达到14.2%,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引发高投资、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高物价上涨,通胀压力明显上升。股市成交量突破20亿元,1992年底股民数量达到200万,较年初增长近一倍。
- 驱动因素:邓小平南方谈话激发市场对改革开放的乐观预期,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速推进,10月26日证监会成立。1993年2月16日,上证指数最高点1429.01点,市盈率(TTM)222.54倍。
1994年 高通胀下的“政策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1994年7月-1994年9月
- 背景:1994年CPI高达24.1%,创下历史高点,同年启动汇率改革与税制改革,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5.8元调整为8.7元左右。外贸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1994年末外汇储备达516亿美元。1994年7月底市场日均成交额约15亿元,到9月初突破50亿元,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明显提升。
- 驱动因素:7月份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经济增长,市场预期政策转向。为抑制通胀,一年期存款利率从9.18%上调至10.98%。证监会发布“三大救市政策”,年内暂停新股发行,这是A股历史上IPO的第一次暂停,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入市资金范围。199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最高点1052.90点,市盈率(TTM)44.19倍。
1996年 利好释放的“政策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1996年1月-1997年5月
- 背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通胀压力缓解,1996年CPI进一步回落至8.3%。国企改革深化,房地产市场化,1994年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股市日均成交量突破100亿,新股发行加速,1996年A股IPO数量达到103家,股市的普及性和便利性得到了质的提升。
- 驱动因素: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提出GDP翻一番的目标,宏观调控全面转向,先暂停新股发行缓解市场流动性,再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又降低交易费用,引入保险等各种长期资金入市,一套组合拳下来,市场情绪开始回暖。1997年5月12日,上证指数最高点1510.18点,市盈率(TTM)60.90倍。
1999年 519行情代表的“互联网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1999年5月-2001年6月
- 背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拐点信号,PPI同比增速回升,同时美国互联网浪潮盛行,纳斯达克市场的网络欢腾开始映射到中国市场,互联网概念兴起,新浪、搜狐、网易等相继成立,科技股和网络股也成为A股市场的领涨板块。2000年QFII制度开始酝酿,外资对中国市场兴趣提升。
- 驱动因素:国务院提出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转型。1999年6月,监管层相继宣布降息和降低B股印花税,允许三类企业上市。更关键的是,监管层的态度发生了重大改变,官媒发表了一篇《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文章,给市场积极做多坚定了信心。1999年7月《证券法》正式实施,为市场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最高点2245.44点,市盈率(TTM)64.04倍。
2005年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资金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2005年6月-2007年10月
- 背景:北京申奥成功,带动全面投资,经济维持高速增长,2005-2007三年,GDP增速分别为11.39%、12.72%和14.23%,同时通胀保持在2%以下的较低水平,人民币升值。A股日均成交量突破5000亿元,新股发行加速,2006年IPO公司66家,2007年全年达到126家,投资者数量增长到2007年底的1.38亿户。
- 驱动因素: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推动A股进入全流通时代,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印花税下调、保险获准入市、汇改启动等,提振市场信心。2007年楼市调控,阻止资金去炒房,房地产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也溢出到股市。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最高点6124.04点,市盈率(TTM)55.03倍。
2008年 经济危机下的“政策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8月
- 背景:国内经济从高通胀转为通缩,失业率上升至4.2%,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公司申请破产,悲观情绪极致演绎。
- 驱动因素:政策转向,2008年11月政府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降息降准,印花税单边征收,央企回购,2009年一季度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8月4日,上证指数最高点3478.01点,市盈率(TTM)34.50倍。
2014年 创业板领衔的“改革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2014年3月-2015年6月
- 背景: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房地产市场降温,资金寻找新的投资渠道。2013年底,4G的出现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叠加技术变革,共同助推了创业板的独立牛市。
- 驱动因素:创业板独自涨了一年之后,保持高位震荡。政策再次发力,包括降息降准、沪港通开通等利好政策频出,赚钱效应也从创业板蔓延到了整个市场,大量资金通过场外配资加杠杆的方式流入A股,再一次开启了全民炒股的浪潮。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最高点5178.19点,市盈率(TTM)22.98倍。
2019年 科技创新“结构牛”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产品与财富管理中心
- 时间:2019年1月-2021年2月
- 背景:2018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和国内“去杠杆”的影响下,市场下跌,年末触发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国产替代政策率先发力,刺激了创业板的触底反攻,2019年3月,科创板正式设立并开展注册制改革试点工作,资金追捧创新类公司。
- 驱动因素:2018年年末中美双方暂停加征新关税,2019年美元重新进入降息通道,中国大基金二期启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央行量化宽松,双碳政策也让新能源迎来了它的春天,创业板两年上涨183%,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成为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2021年2月19日,上证指数最高点3731.69点,市盈率(TTM)16.91倍。
牛市启示
复盘A股历史上9次牛市,每次启动前大盘均处于低位,重大利好政策迭加推出,市场资金快速入场推动指数连续上涨。反弹初期,政策预期及资金面是影响行情的核心因素,反弹中期伴随政策逐步落地,基本面改善驱动下大盘进一步上涨,而市场对偏负面的政策或事件敏感度有所下降,反弹末期则主要受外部事件和基本面、估值等共同影响。市场始终呈现周期性时间规律。9月底在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加持下,资本市场做多情绪全面激活,单日成交额放大到史无前例的2.6万亿,短短一周A股主要指数上涨均超过20%,已逐步呈现牛市初期的特征。当前上证综指3336.50,市盈率(TTM)14.68倍,位于近10年67%分位,市场有望启动“高质量牛”。
当下如何应对?
选好资产
从历次牛市来看,反弹初期顺周期相关的金融、地产、周期、消费表现占优,企稳后指数进入快速上行的反弹中期,产业趋势向上的行业相对更强,而具备时代背景的优质资产往往能涨到最后。选好资产,耐心持有,避免频繁交易。
管控风险
牛市容易使人贪婪,导致过度交易和高位接盘。合理配置资产,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里;设置止盈点和止损点,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刻保持理性,遵循投资原则和纪律,避免盲目跟风。
持续学习与关注市场变化
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动向,经济数据和政策调整对股市有直接影响;及时涉猎多方信息,有助于把握市场趋势和投资机会;随着市场环境和个人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提升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