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有时会以伤害别人为乐?——识别施虐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以伤害别人为乐?——识别施虐型人格障碍
施虐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控制欲为核心的心理障碍,其典型特征是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往往缺乏同情心,只追求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且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内疚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施虐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应对方法。
施虐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施虐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
为了感觉自己的力量感和优越感而采用暴力对待他人:可能会对伴侣进行拳打脚踢,以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
频繁的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习惯性用贬低、指责等攻击性的语言对待他人,让他人感到被羞辱。
想尽办法玩弄他人:把其他人当成自己情绪宣泄的对象,在伤害他人的过程中会有一种畅快满足的感觉。
对待他人非常的严厉:对于在他掌控之下的人,如他的孩子、学生、下属等,会用一种近乎严苛的态度对待。
对他人施加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
威胁他人:为了控制对方,可能会找到不利于对方的证据进行威胁。
限制伴侣的人身自由:要求伴侣断绝和他人的联系,必须待在家里陪自己。
对暴力相关的事非常感兴趣:对拷问工具或伤害他人的武器有浓烈的兴趣。
擅长对他人说谎:为了伤害他人,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
施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施虐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
无痛苦的体验:从小对动物的残忍行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感。
控制欲望:喜欢操控一切,遇到反抗时会采取暴力手段。
博眼球欲望:通过暴力行为吸引关注。
家庭原因:童年家庭关爱缺失,可能导致无法给予他人关爱,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
缺乏社会性行为:没有经过足够的社会性教育,缺乏礼义廉耻的观念。
仇恨转嫁:将自己受到的虐待转嫁给更弱小的群体。
无聊状态:研究表明,无聊状态会增强内心的“施虐倾向”,更容易将施虐想法付诸实践。
施虐型人格障碍的应对方法
心理学家艾米利亚·戈登给出了一系列建议:
识别关系类型:区分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长期关系中的应对方法:
- 不要抱有改变施虐者的期望。
- 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比如缺乏安全感。
- 始终保持自我价值感。
- 说话时要小心,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
- 短期关系的应对方法:
- 避免任何形式的操纵。
- 微笑离开,不要与之争论。
- 做一个倾听者,不要主动挑起争端。
- 干预法:如果施虐者是你爱的人或你想帮助的人,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施虐型人格障碍的特殊表现:无意识的PUA
无意识PUA与施虐型人格障碍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控制欲: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对方,让对方心甘情愿付出。
塑造过程:会设定一系列标准来“驯化”伴侣。
威胁手段:通过离开的威胁来强化控制。
贬低对方:不断发现并强调对方的缺点。
高冷气质:利用“高冷”形象来增加吸引力。
不公平感:总是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以此为借口提出更多要求。
施虐癖
施虐癖是一种更为极端的心理现象,指通过在他人身上造成痛苦和屈辱而获得性兴奋或乐趣。这种行为已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严重者甚至构成犯罪。
结语
施虐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还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威胁。了解这种人格障碍的表现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同时,对于施虐者来说,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才能真正摆脱这种心理困扰,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