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辣套种机械化精播技术: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解决方案
麦辣套种机械化精播技术: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解决方案
麦辣套种是一种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种植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麦辣套种的机械化精播技术,包括产地选择、套种方式、小麦和辣椒的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辣椒生产国与消费国。2022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223万公顷,总产量约6400万吨,年产值2700亿元以上。食辣人群超过6亿人,随着居民对辣椒接受程度的提高,食辣群体将继续增长。辣椒在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我国辣椒出口额8.5亿美元,占蔬菜总出口额的7.57%。辣椒适应性强、类型多样、经济效益高,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山东省辣椒种植面积11.5万公顷,产量500万吨以上,其中加工型辣椒种植面积约占80%,是我国重要的加工型辣椒原材料种植基地。
麦辣套种植模式可较好地解决粮经争地问题,实现粮食与经济作物双收益。在小麦田套种加工型辣椒时,辣椒多采用移栽方式,存在播种、育苗、移栽等环节用工环境差,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为此,笔者团队经过长期实践,总结集成了麦套加工型辣椒机械化精播栽培技术,该技术将辣椒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实现机械起垄、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精量机械播种一次完成,除去了育苗、移栽环节,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减轻了劳动生产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有效推动辣椒产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产地选择
产地环境
宜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进行生产,且不应与茄科作物连作。
气候
无霜期120天以上,年活动积温3100℃以上,年降雨量450~550毫米。
套种方式
小麦于10月中下旬播种,麦垄预留宜选择“三二模式”,即每种植带种植3行小麦套种2行辣椒,3行小麦种植带宽0.4米,行距0.13米,预留的辣椒种植带宽0.8米,行距0.4米。
小麦栽培要点
品种选择
小麦宜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矮秆早熟品种,如济麦22、济麦60、山农28号等。
微耕机精耕整地
小麦播种前,每公顷一次性施入有机肥3000045000公斤。辣椒预留行内撒入复合肥(N∶P∶K=15∶15∶15)600750公斤/公顷,选用微耕机旋耕,深度20厘米,耙平、耙细,以利于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出全苗。
辣椒栽培要点
品种选择
选用株型紧凑、结果集中、优质高产抗病的加工型辣椒品种,如德红1号、英潮红4号、三樱椒、德红6号等。
种子丸粒化精量直播
- 丸粒机种子丸粒化:采用种子丸粒机将生物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黏合剂、种衣剂等分层包被在辣椒种子表面,使其体积和质量增加,成为大小均一,直径3~4毫米的规则小球体或椭球体,以提高种子播种质量,便于精量播种。
- 精耕整地:播种前1周精细整地,结合小麦生育后期的需肥规律,重视底肥的施用,每公顷施生物有机肥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N∶P∶K=15∶15∶15)600公斤。
- 播种要求:辣椒适宜播期在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小麦形成的田间小气候和地膜覆盖会减少倒春寒对辣椒苗的影响。每种植带种2行辣椒,先铺设滴灌带,滴灌带平整铺设在地膜下2行辣椒中间;后覆膜,宜选用厚度为0.01毫米的银黑双色地膜,在地膜上进行精量播种。单株种植模式,每穴播2~3粒种子,每667平方米用丸粒化种子2.0~2.5公斤;双株种植模式,每穴播3~5粒种子,每667平方米用丸粒化种子2.5~3.0公斤。播种深度1.0~2.0厘米,按照品种种植要求适当调整株行距。
辣椒播种机调试运行
采用通用拖拉机为牵引动力悬挂双列式多功能辣椒播种机,或在拖拉机上加装北斗导航装置,应用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操作人员在手机上标注出播种地块的边界,无人驾驶辣椒精播机即可自动规划播种路径,实现起垄、铺滴灌带、覆地膜、打孔播种、覆土一次完成。
播种及注意事项
播种过程中,定时查看穴孔内是否有种子及种子数是否精准,及时调整机器,保证不漏播、播种精准。播种机行进宜慢,做到起垄平直、铺膜完整、破膜率高、穴播精准。
- 出苗前管理:播种后1~2天,根据天气情况少量滴灌,每667平方米灌水量15~20立方米。
- 定苗:播种后10~15天即可出苗,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如发现辣椒苗没有破膜的应及时人工协助破膜。当幼苗长到8~10厘米时定苗,根据辣椒品种特性每穴留1~2株。
田间管理
- 肥水管理:出苗后至9月上旬,根据墒情和天气变化,每隔15天左右浇1次水,每667平方米滴灌20~25立方米,全生育期灌水4~7次。辣椒开花期,结合浇水,追施高氮中磷低钾复合肥(N∶P∶K=21∶8∶11)10~15公斤,同时叶面喷施富含腐植酸、氨基酸及硼、锌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每采收1次后,每667平方米随水冲施高氮高钾复合肥(N∶K2O=25∶20)20公斤、中量元素水溶液10升(600~800倍液)、磷酸二氢钾100克。
- 植株调整:结合小麦收割,于门椒现蕾前后一并进行机械摘心,摘心后每株留15~17片真叶。根据品种特性选留结果枝,摘除门椒以下的腋芽,若植株长势弱,可将第1~2层的花蕾摘掉。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辣椒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烟粉虱、茶黄螨、烟青虫。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制度,与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培育壮苗,科学施肥。
- 生物防治:宜使用害虫天敌、病毒制剂、植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 物理防治:采用银黑色地膜覆盖,选用黄板、诱虫灯进行诱杀。黄板规格20厘米×15厘米,每667平方米使用25
30块,悬挂高度以黄板下端距离植株顶端1020厘米为宜。一般采用频振式农用诱虫灯,每3.3~4.0公顷设置1盏,连片使用效果更佳,需定期对接虫袋和高压电网的污垢进行清理。 -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方法见表1。
采收
小麦收割
小麦进入成熟期后应适时早收割,收割时,联合收割机跨在套种行间作业,留茬高度25~30厘米。
辣椒采收
鲜椒商品果应及时人工采收上市。干椒采收标准:手握果无气,指捻不打滑,深红色,无病斑、无虫蛀、无霉变,杂质<0.1%,水分含量在20%以内。干椒可用自走式联合收获机采收,采收后及时晾晒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