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才是古传易筋经“韦陀献杵三式”口诀最准确解读:周潜川解易筋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才是古传易筋经“韦陀献杵三式”口诀最准确解读:周潜川解易筋经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7/07/52554707_1135130447.shtml

易筋经是中国传统武术和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韦陀献杵三式"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式的具体练法,引用了近代气功大师周潜川先生的解读,内容详尽且权威,适合对传统武术和气功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学习。

韦陀献杵第一式:韦驮捧杵练法

韦陀献杵第一式名为:韦陀捧杵。

其口诀为: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周潜川先生认为,韦陀献杵虽然分为三势,但需要整体看待,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第一式口诀讲得很清楚,要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是非常可贵的方法。

这里面包含几个关键点:

  1. 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不能用劲,全身放松。两脚不可并脚跟站立,一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就会紧张。两脚相距两只脚宽度,大约肩宽。两脚要平行,脚跟与脚尖正对前方,两脚的内侧成一个长方形。

  1. 脊柱竖立端直,两肩的“肩髃穴”(即肩的尖端处)微向上略抬,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且很自然。

  2. 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澄心和敛神。

  3. 两手自然下垂,轻贴大腿外侧。

5.运动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抬到胸前,先伸后屈,两掌手心相对,向胸收拢,两掌合十,与“膻中穴”相对,一拳距离。“位置适中”,升降开合、呼吸合度,从而达到“气定”的要求。气机定,则心澄清,神意内敏。

古法配图脚立不同

韦陀献杵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的练法

第二式口诀为: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是紧接第一式之后,从合十当胸变为左右外开,与肩平行,成一字形,所以叫“横担”。

这也有几个要点:

  1. 两掌交成“阴掌”(掌心向下),顺着左右的方向,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

  2. 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同时把后脚跟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用脚大拇趾点地。脚跟升起需与两掌外开同时配合。

  3. 心念一定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就是目瞪口呆的样子。

左本衙藏版显示了脚跟离地

韦陀献杵第三式:掌托天门的练法

这一式口诀为:

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腰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腾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抉重看。

这一式口诀争议比较大,特别是“目上视”,“浑如植”如何解读。

这一式也是紧随第二式,从一字担,变两手朝天,中指对天门。

也有几个要点:

  1. 变托天应两手向上作半个圆运动,同时两掌随向上,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掌心向上),两掌心朝天,两掌中指微触,直对“天门”(前额发际内二寸)。

左本衙藏版两手中指未接触

  1. 这时两个胳臂平行笔直,微傍两耳门,因此,是额头斜上方托,不是头正上方,叫“掌托天门”,不是托天。

  2. 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两掌中指与天门形成对视感。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

  3. 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脚跟,不能生为止。后脚跟微微向两外侧分开,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督脉”会络三阳气脉,使背后三关自然通畅。

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绷张,自觉浑身如树干一般的牢植,尤其两胁上下。

  1. 接着右左六个大牙齿缓缓咬紧运气。咬紧牙关,耳根震动,上及两鬓。同时舌头微触上腭,承接津液,含在口内。鼻呼鼻吸,息调匀,细而长,绵绵不断。

6.收回:掌托天门两掌捏成拳头,分左右,依上举老路往回下降,似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杵”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缓缓落平后脚跟,还原站立,两手落腿两侧。

朋友们。周潜川老师的这个介绍可谓非常详细,不但还原了易筋经韦陀献杵三式口诀原版练法,而且有很多用力技巧。实在是值得反复琢磨、练习。

对于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锻炼的朋友,不需要练习易筋经十二式全套,只需要练习此韦陀献杵三式也是足够的。

这一式甚至可以作为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一种参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