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林逋《湖上晚归》:湖上晚景与隐逸情怀的完美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林逋《湖上晚归》:湖上晚景与隐逸情怀的完美融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38452cd46b90.aspx

宋代诗人林逋的《湖上晚归》是一首描绘湖上晚景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色、晚晴、翠鸟、红蕖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湖上晚归
林逋〔宋代〕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红蕖 一作:红菜)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视野之中,佳山妙水,简直让人担心是否误入了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
长桥卧波,秋叶染霜,景色怡人;寺庙幽深,云峰斜倚,晚晴正好。
翠鸟裹着湿气,疾飞而逝,如同在躲避我;红色的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袅袅,又像在迎接我。

注释
蓬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水木:指水边的树木。
红蕖:红色的莲花。蕖,荷花的别称。
诛茅:指隐居之地。诛,锄除。茅,茅草。

赏析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秋天傍晚的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匠心独具,诗人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全诗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首先点出自己乘船回家,途中所见所感。"卧枕船舷",既写出旅途劳顿,又暗示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归思清"三字,点明了诗人的心情。"望中浑恐是蓬瀛",则写出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叹,仿佛置身仙境。

接下来的两联,具体描绘了湖上晚景。"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写出了秋色与晚晴的和谐统一。"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则通过翠鸟和红蕖的动态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湖上晚景的生动与美好。

最后两句"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写出了诗人即将归家的喜悦。"诛茅地",指隐居之地,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鸡犬林萝隐隐声",则写出了归家的温馨与宁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