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现售饮用水监管引关注
现制现售饮用水监管引关注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饮用水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和安全性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梧州市不少住宅小区、公共场所都有品牌纯净水自动售卖机进驻,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对水质安全产生了顾虑。
9月29日,居民携带容器在长洲区山海观小区的现制现售饮用净水机打水。黄欣 摄
多个小区设置售水机
9月24日,记者在京梧东苑小区见到,一台张贴有某品牌纯净水字样的饮用水机矗立在小区大门旁,机器底部分别连接着一簇白色管道和一条灰色水管,机身上标识有取水用的二维码、开卡充值相关信息,从外观可以看出该饮用水机已使用有一定年限。往小区里走,可以明显看到连接在小区大门饮用水机底部的白色管道,一直延伸至小区内一栋住宅楼的架空层,该处是负责运营该小区现制现售饮水设备的梧州市康宝水务有限公司所在地。
记者看到,该公司门前同样放置有和小区大门一样的饮用水机,室内玻璃房摆放有一套净水设备,设备外观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实时水质参数,玻璃外墙上贴有梧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于2021年出具的检测报告。
“这套净水设备采用多重过滤和紫外线消毒处理,并具有反冲洗功能,因此不需要更换滤芯,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康宝水务公司负责人邱成坤介绍,“我们公司已经进驻三年多了,周边好几个小区的居民都会过来取水。”
记者走访发现,在山海观、华洋花园等大型住宅小区也设置有类似的现制现售饮用净水机或小型净水站,以“现制现售”“直饮水”“智慧净水”“健康好水”等为卖点,吸引了不少居民购买。
在华洋花园小区,目前有两个不同品牌的现制现售饮用水生产设备进驻。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一台名为“天天一泉”品牌的饮用水设备外观较为陈旧,机身旁的信息公示牌内容也更新不及时,另一品牌“天润怡安”的饮用水设备外观较为新净,两台设备的取水口均可见残留的水迹。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居民,大家都表示未使用过上述设备取水,小区物管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其日常工作时经常饮用,“水质感觉还不错,没有水垢”。
企业: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在山海观小区,名为“城市之泉”的净水生产企业在小区不同区域设有多套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不时看到有居民提着水桶前来取水。
“我们公司在山海观小区安装有3台(套)直饮水设备,每天可供应约20吨纯净水。”广西梧州城市之泉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先生表示,“我们的设备有五重过滤净化,出来的水达到直饮水水质,每周进行一次水质自检,定期邀请有关部门和检测机构前来检测。”
记者注意到,该小区的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分为净水机、取水机两部分,机身周围张贴有取水流程和有关公示信息。居民姚阿姨告诉记者:“我们家使用这里的纯净水一年多,水质感觉比自来水好,而且价格比外面的桶装水便宜。”但也有居民持不同看法,居民张小姐表示:“虽然号称是直饮水,但我对机器如何运作、消毒维护频次、净化程度等都不了解,对水质还是有所顾虑,总觉得不如自己家里的净水器放心。”
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待完善
采访中有居民认为,现制现售饮水设备的确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他们对水质安全和监管还是有疑虑。
据了解,现制现售饮用水是一种通过水质处理器现场制作饮用水并直接散装出售饮用水的供水方式。目前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尚未出台现制现售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表示,目前正规桶装、瓶装水产品执行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等,而生活饮用水执行的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曾发布《CJ 94-2005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行业标准,因此现制现售饮用水目前还没有法规明确由哪个部门监管。在实际管理中,若饮用水公司对设备、接入的管道管理维护不到位,将会增加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风险,还可能引发消费纠纷,存在一定监管盲区。
市政协委员建议完善监管机制
市政协委员饶贵安建议:现制现售饮用水作为居民生活饮用水的一种补充,其逐渐兴起和普及,对广大市民而言是一件好事。饮用水水质安全关乎市民的身体健康,目前饮用水生产企业通过自检主要是对现制现售饮用水含有的杂质、悬浮颗粒等进行过滤、净化,但微生物、菌落总数等关键指标是否达到标准,需要权威部门定期、专业检测才能保证。因此,希望有关部门立足各自职能,进一步理顺监管机制,加大对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市场准入、资质审查、水质检测、卫生检查等环节监督管理力度,规范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真正让市民群众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