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肌肉酸痛: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肌肉酸痛是常见的身体症状,可能由运动损伤或感染性疾病引起。本文将详细介绍肌肉酸痛的病因、症状、就医指南、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症状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
概述
肌肉酸痛是患者感受到的身体症状。肌肉酸痛的病因通常是运动损伤或者是感染性疾病。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可分为急性肌肉酸痛与慢性肌肉酸痛(迟发性的肌肉酸痛)两种。急性的肌肉酸痛有别于肌肉拉伤,它是因肌肉暂时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现象。慢性肌肉酸痛往往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内,在一次运动量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间隔较长时间未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感染性疾病中也会出现肌肉酸痛,通常会伴随有反复的寒战、高热、面色苍白等。出现肌肉酸痛,需要多休息,并针对原发病治疗,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后,一般预后良好。
- 运动引起的急性的肌肉酸痛有别于肌肉拉伤,它是因肌肉暂时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现象。只有肌肉作激烈或长期的活动下才会发生,肌肉活动一结束即消失。通常,急性的肌肉酸痛会伴有肌肉僵硬的现象。运动所致的慢性肌肉酸痛往往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内,在一次运动量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间隔较长时间未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
- 感染性疾病发热后也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
- 针对不同病因,肌肉酸痛的治疗方式不同,疼痛严重,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对症。运动损伤引起的肌肉酸痛要根据以RICE原则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需要抗感染治疗。
- 肌肉酸痛经过休养和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可通过运动防护和治疗原发病,来预防肌肉酸痛症状的出现。
就诊科室:骨科、感染科
疾病别称:无
是否常见:是
伴随症状:发热、寒战、乏力、面色苍白
好发疾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军团病、流行性腮腺炎、疟疾、骨质疏松症
治疗周期: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
常用检查:血常规检查、局部彩超、局部X片
是否严重:肌肉酸痛的严重程度是原发病而定,如果是严重感染发热引起,严重者会出现脓毒血症。
重要提醒: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感染,控制体温,避免病情加重。
病因
肌肉酸痛多由感染性疾病因素或运动微损伤导致,通常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感染性疾病多在发热后出现。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持续的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常常伴有寒颤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军团病、流行性腮腺炎、疟疾等。
其他
骨质疏松症、反复紧张性损伤症、脚气病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可导致患者出现肌肉酸痛。
非疾病因素
运动
肌肉酸痛多是运动微损伤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训练动作不规范、训练重量过大、训练动作选择错误、热身不充分、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营养不良和训练过度等,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引起肌肉酸痛。
其他
抽筋、饮酒后等也可引起肌肉酸痛的症状。
症状
肌肉酸痛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是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可表现为肌肉酸痛,有的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僵硬。若是感染引起,还会伴随发热等症状。
症状分类
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可分为急性肌肉酸痛与慢性肌肉酸痛(迟发性的肌肉酸痛)两种。
- 急性的肌肉酸痛是因肌肉暂时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现象。
- 慢性肌肉酸痛往往在一次运动量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间隔较长时间未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
典型症状
患者通常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局部肌肉酸痛不适,有的会出现肌肉僵硬,甚至因为疼痛采取被迫体位。
伴随症状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会伴随有其它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面色苍白等。
并发症
肌肉酸痛多无并发症。
就医
肌肉酸痛的病因多是运动损伤,通常不治疗病情会自行的好转,如果症状持续未有好转,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要针对原发疾病来治疗。
就医指征
- 若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若伴随有局部的肿胀,或者是持续的酸痛,应该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出现肌肉酸痛,伴随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如果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应该前往骨科就诊。如果肌肉酸痛伴随有发热等感染征象,应该前往呼吸内科或感染科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
-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了肌肉酸痛?
- 是否有其他的不适?(如发热、寒战、咳嗽乏力等)
- 出现肌肉酸痛有多长时间了?
- 最近是否运动或有运动损伤?
- 除了肌肉酸痛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对疼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等,检查是否存在红肿、疼痛、痉挛、僵硬等症状,判断患者肢体、肌肉的具体情况。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查可以明确白细胞的数值,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对感染严重程度进行初步的判断。
局部彩超
通过局部的彩超检查,可以帮助查看局部的软组织、血管、神经的情况。
局部X线
运动中或者是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可以通过X线筛查是否有骨折或骨质破坏。
诊断标准
肌肉酸痛的诊断包括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及进一步明确肌肉酸痛的原因。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主观感觉有肌肉酸痛感,就可确诊。
-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局部彩超、X线等检查,可明确肌肉酸痛的病因。
鉴别诊断
肌肉痉挛
这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出现发病后可以表现为肌肉发硬,疼痛难忍,持续数秒钟到数十秒不等。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不难鉴别。
治疗
肌肉酸痛的治疗目的以改善局部疼痛难忍的症状为主,还需要积极治疗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发疾病。
家庭处理
- 运动后立即出现肌肉酸痛,可以使用冰块等冷敷缓解症状。
- 若是运动后延迟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式缓解症状。
- 自己适当对酸痛部位的肌肉进行按摩处理。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需要进行吸氧、监护,以及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
疼痛严重,可以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等。
- 病因治疗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要针对不同的致病微生物,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适当拉伸患处,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的症状。
饮食
患者如果是运动损伤引起的肌肉酸痛,饮食与平常无异。如果是由于感染性疾病引起,应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饮食调理
- 运动损伤引起的肌肉酸痛饮食跟平常无异,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便秘。
- 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需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补充高热引起的营养物质消耗。宜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发热、出汗和呼吸急促所丢失的水分,并有利于痰液排出。脱水严重者可遵医嘱补液,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
护理
肌肉酸痛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运动损伤后应该要注意多休息。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还应该按照原发病的要求,给予相应的护理。
日常护理
- 嘱咐患者根据原发病,遵医嘱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 运动损伤引起的肌肉酸痛,可给予热敷和局部的按摩,嘱患者多休息,抬高患肢。
-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出现发热应给予物理降温。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肌肉酸痛的持续时间,记录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加重,应该及时汇报给医生。
心理护理
肌肉酸痛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的现象。家人应该给予安慰,并且配合医生积极的治疗,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如果是运动损伤引起的肌肉酸痛,要排除有无其他软组织的损伤。
预防
预防措施
对于肌肉酸痛的预防,除了预防肌肉酸痛本身,还应预防肌肉酸痛原发病加重。
- 运动中做好保护,同时要注意运动的时长和剂量,避免因为过长时间的运动,或过重的运动剂量而引起肌肉酸痛。
- 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肌肉酸痛,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