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AI使用指南:从古诗词创作到复杂概念解释
Deepseek AI使用指南:从古诗词创作到复杂概念解释
Deepseek是一个强大的AI工具,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创作古诗词、编写儿童故事,还可以解释复杂的概念。本文将详细介绍Deepseek的进阶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
用Deepseek创作古诗词
Deepseek具有很强的诗词创作能力,即使是不擅长写作的老年人也能轻松使用。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具体的场景和要求,让Deepseek创作出符合古代诗歌创作规则的七言绝句。例如,输入"今天我观赏了广州花市,请以此为题写一首七言绝句,要求完全符合古代诗歌的创作规则",Deepseek就能创作出一首规规矩矩的七言绝句:
《羊城花市即景》
羊城岁暮竞芳华,十里嫣红伴锦霞。
笑语行街挑福桔,春风先到岭南家。
如果对创作结果不满意,还可以进一步要求Deepseek以特定诗人的风格进行创作。例如,要求Deepseek以李商隐的风格创作,就能得到另外一首风格独特的七言绝句:
《羊城花市夜吟》(义山体)
珠箔飘灯十万家,鲛人泣夜缀星槎。
暖熏翡翠帷中雾,寒透珊瑚海底霞。
绛树已埋前度蕊,蓝桥空约去年花。
羊城不信春将尽,犹买天香斗紫砂。
同样,Deepseek也能以李白的风格创作:
《羊城花市醉歌》(太白体)
五羊城头星如雨,半是灯辉半花絮。
我骑仙人紫云来,醉折南天红棉树。
掷钱十万买春风,天女散作胭脂雾。
笑问麻姑借玉壶,倒倾珠江酿春露。
此外,Deepseek还能将诗歌改写成词的形式。例如,要求Deepseek以苏轼的风格改写为《南乡子》:
《南乡子·羊城花市作》(东坡遗韵)
玉屑缀枝斜,夜涌春潮十万家。彩鹞驮香穿月过,惊嗟,落尽鲛绡化木棉。
老鬓插新葩,笑指蛮烟说岁华。纵使罗浮梅信晚,无涯,自有东风暖越纱。
用Deepseek编写儿童故事
Deepseek不仅能创作古诗词,还能编写儿童故事。这对于经常为孩子编睡前故事而头疼的家长来说是一个福音。用户只需要输入具体的要求,如"请给我5岁的孩子编一个300字的睡前故事,主题是做一个诚实的人",Deepseek就能立即生成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
月光把窗台上的蜂蜜罐照得透亮,小熊阿布盯着妈妈新做的陶罐,金灿灿的蜂蜜正顺着罐口往下淌。他踮起脚想舔一口,突然"咔嚓"一声,陶罐在地上摔成了亮晶晶的碎片。
阿布慌慌张张捡起松果盖住碎片。晚饭时妈妈问起,他揪着围裙小声说:"可能...可能是风刮倒的。"可说完这话,他的心跳得像小鹿乱撞,耳朵尖烫得能烤栗子,连最爱的蓝莓馅饼尝起来都苦苦的。
夜里阿布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看见窗外飘着几点萤火虫。他跟着光点跑到松树下,月光正巧照在松果边缘——那里露出一片熟悉的青花陶片。小狐狸举着灯笼从树后探出头:"你的星星发卡掉在这里啦。"
阿布抱着陶片抽抽搭搭敲开妈妈的房门。妈妈擦掉他的眼泪,用金线把陶片一片片串起来。修补好的罐子挂在窗前,夜风一吹就叮咚作响,像是星星在唱歌。
"你看,"妈妈指着罐子裂缝里的金光,"每个错误都会留下印记,但诚实会让这些裂痕变成星星。"
用Deepseek解释复杂概念
Deepseek还具有强大的文本分析能力,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复杂的概念。例如,用户可以要求Deepseek解释"反身性"这一跨学科概念:
反身性」(Reflexivity)是一个跨学科概念,核心含义是主体与客体、行动与结构、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强调在分析社会、经济、思想或文化现象时,不能忽视“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和“反馈循环”(feedback loop)的作用。以下是不同领域中反身性的具体含义:
社会学中的反身性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社会行动者(个人或组织)在行动中不断反思自身行为,并据此调整行动策略。这种反思不仅改变个体行为,也重塑社会结构(如制度、文化),而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制约个体行为。例如:
社交媒体用户发布内容时,会根据他人反馈调整自我表达方式,同时这种互动也改变了社交平台的文化规则。
贝克(Ulrich Beck)的“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的发展(如科技、工业化)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不断产生新风险(如环境危机),迫使社会重新反思和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哲学中的反身性
自我指涉与认知循环:思想或语言指向自身的能力。例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言不仅是描述世界的工具,其使用规则本身也是语言讨论的对象。
现象学中的“自我意识”:意识既能指向外部对象,也能反思自身(如“我意识到我正在思考”)。
批判理论的反思性:如法兰克福学派强调,社会研究必须意识到研究者自身的价值观和立场如何影响研究过程。
如果用户觉得解释过于复杂,可以使用"看不懂,你用大白话再给我解释一遍"这一指令,让Deepseek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
一句话总结
反身性 = 你做的事情,会反过来影响你自己,甚至改变整个局面。就像照镜子时,镜子里的你也在看着你——你动,镜子里的你也动,互相影响。
举个最日常的例子
场景:你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拍
你发照片:觉得这张自拍特别好看,想让大家点赞。
大家反应:朋友A评论“美爆了!”,朋友B说“滤镜太重了吧?”
你被影响:看到评论后,你下次发图可能会用更自然的滤镜,或者干脆不发了。
结果改变:你调整行为后,朋友圈的风格也跟着变了。
这就是反身性!你的行为(发图)影响了别人(评论),别人的反应又反过来改变了你的行为,最后连整个朋友圈的氛围都变了。
再举个搞钱相关的例子
场景:炒股
你觉得股票会涨:听说某公司要发财报,你预测股价会涨,于是赶紧买入。
很多人和你一样:其他股民也收到消息,疯狂买入,股价真的被推高了。
股价涨了,大家更信了:股价越涨,越多人觉得“这股票肯定有潜力”,继续跟风买。
最后泡沫爆炸:股价高到离谱,突然有人抛售,大家恐慌抛售,股价暴跌。
这就是反身性!
你们的“觉得会涨”这个想法,直接导致了股价上涨,而股价上涨又反过来让你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结果反而搞出泡沫。
极端比喻版
想象你养了一只鹦鹉,它会学你说话。
你教它说:“你好!” → 鹦鹉学会说“你好!” → 你听到后很开心,继续教它 → 鹦鹉学得更快……
但如果有一天你骂它:“笨鸟!” → 鹦鹉学会了骂你:“笨鸟!” → 你气炸了,开始和鹦鹉对骂 → 最后一人一鸟打起来了。
鹦鹉学舌的过程就是反身性!
你的行为(教鹦鹉)改变了鹦鹉,鹦鹉的行为又反过来改变了你,最后局面完全失控。
反身性的核心就三点
互相影响:你做的决定会改变环境,环境变了又逼你改决定。
越搞越极端:就像滚雪球,一开始的小动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股市泡沫)。
结果难预测:因为人和环境一直在互相折腾,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变成啥样。
现实中的反身性
社交媒体算法:你爱看猫视频→算法只推猫视频→你越看越上瘾→算法更疯狂推猫视频→最后你手机里全是猫。
自我预言:你总觉得自己“不会谈恋爱”→这种心态让你不敢接触异性→结果真的单身→你更信自己“不会谈恋爱”。
疫情囤货:听说要封城→所有人抢购泡面→超市被搬空→大家更恐慌→抢得更凶。
为什么要懂反身性?
炒股/投资:别光看数据,还要看“大家的心理怎么影响市场”。
做人做事:你说的话、做的事会反过来影响别人对你的态度,甚至改变你的性格。
躲坑指南:警惕那些“越信越灵”的陷阱(比如传销忽悠人时,会利用你的信任反过来控制你)。
总结成顺口溜
你动它动互相搞,越滚越大停不了,一开始是小火苗,最后烧出大乱套。
使用技巧
使用Deepseek时,建议遵循以下技巧:
- 明确表达需求:清晰说明你想要做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希望AI如何帮助你。
- 反馈和调整:根据AI的回答,评估其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必要时要求AI改进或重新解释。
- 简化语言: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提问,避免复杂的表述。
- 多轮交互:如果初次回答不够满意,可以多次迭代,逐步优化结果。
通过这些方法,用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Deepseek,发挥其在创意写作和知识理解方面的潜力。
图1:AI生成的绘画作品《腊梅》
图2:AI生成的绘画作品《缤纷》
图3:AI生成的绘画作品《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