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苗族女子与“情蛊”传说:真实还是杜撰?
揭秘苗族女子与“情蛊”传说:真实还是杜撰?
苗族女子与“情蛊”的传说,一直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秘话题。从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到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苗女“为情施蛊”的故事让人既好奇又害怕。然而,这些传说背后究竟有多少真实?苗族女子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本文将为您揭开苗族文化中关于“情蛊”的神秘面纱。
苗族蛊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通已经十分便利,但真正了解苗族历史与文化的人却依然寥寥无几。人们对苗族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小说、影视等文学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苗族有一项令人闻风丧胆的绝技——巫蛊之术。公元前91年,汉武帝时期发生“巫蛊之祸”,虽然最后证实并非被“巫蛊之术”所害,但巫蛊之说却广为流传。不知从何时起,巫蛊之术成为了苗族人的独有技能,其中又以神乎其神的蛊术,让所有外族人敬而远之。
苗族的蛊术据说十分精妙,他们会采集各种毒虫,放在专用容器中任其互相撕咬,最后只剩下一只毒虫时取出喂养,喂养成熟后便成了蛊虫。如果没有施蛊之人的帮助,受蛊者只能对施蛊之人唯命是从,其中苗族“情蛊”更是让人避之不及。
让人又爱又惧的苗族女子
“活泼、性感、热情、直率、忠贞、勇敢”是许多作者笔下苗族女子的人物形象,而除了以上这些优点之外,苗族女子的情蛊也是许多作者都会提及的事情。有关苗族女子“为情施蛊”的故事数不胜数,但在绝大多数故事当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情节:
一个外乡人偶入苗寨之中,与一位美丽的苗女邂逅了,在几天的相处之后,两人对彼此都有好感,于是开始了一段甜蜜的爱情。可是,当“生米煮成熟饭”之后,那名外乡人却因某种原因,执意离开苗寨。因为喜欢,苗女选择了妥协,放走了爱人。不过,在外乡人临行之前,苗女会将情蛊神不知鬼不觉地种在了爱人身上,并与爱人约定好归期。在苗女翘首企盼的时候,那名外乡人却将他与苗女的海誓山盟与种种约定抛置于脑后,最终没有信守承诺回到苗寨与苗女相聚。彼时,哪怕这个外乡人已经有了足够好的生活,他也只会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蛊虫发作,不治而亡。
由于这样的故事,苗族的女子成为许多人心目当中可望而不可及,甚至避而远之的存在。男性们渴望能够娶到一名苗族的女子为妻,却又怕“满身蛊虫”的苗族女子,给自己施展“蛊术”,因此对苗族女子又爱又惧。
然而,以上的这些故事毕竟只是故事,更有许多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而被人为杜撰出来的。否则苗女的巫蛊之术,倘若真的如此恐怖,那么苗族女子,又有何人敢去追求呢?更何况,自明清以来,苗疆战事频发,如果苗女的蛊术真的有传闻中的那般神奇,那么在战事之中,又怎会牺牲那么多的苗疆战士呢?从此来看,“苗女的恐怖蛊术”也大多是人们以讹传讹而来,归根结底其实苗女也与寻常女子无异。
事实上,苗族女子对待爱情要比大多数的女子更为看重。但是要注意的是,苗族女子看重的是“爱情”本身,而并非指的是单单的某一位情郎。
传说中的“苗女缠郎,为情施蛊”
在古代,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要遵守礼法的要求,从小到大大部分时间都是被父母责令在家中,身处闺院不得“抛头露面”。等到了适婚年纪,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男性,结为伴侣相守一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别说是爱情了,哪怕是连最基本的追求自由的权利都没有。
相比于这些女子,苗族女子则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自由恋爱了。”虽然苗族女子大多身居深山,许多苗女甚至一生当中都未曾踏出山中一步,但是她们却可以不被关在闺房之中,而是自由自在地在自在地在山中行动,接触山中的各种人或者各种事物。由于同属苗族,山中的苗人们大都十分朴实,没有喧嚣城市中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也让苗女们比外族的女子更加的天真活泼、直爽性情,同样也让她们有了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性格。在苗族之中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跳月”。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这个仪式的意义,与“拜堂成亲”一样,但凡参与了“跳月”的女子都算是行了成亲之礼,完成了婚配。可是,同其他族的女子相比,哪怕是“成婚了”,苗女在生育之前,还是可以享受自由追逐爱情的权利的。
在一些描写有关苗女“婚后生活”的资料中曾表示。苗女在与自己中意的情郎完成“跳月”之礼后,需要在一起三天,这三天之内,“已婚”的苗女是不能离开的,但是只要三日一过,那么“喜娘”就可以离开夫家,并可以与别的男子再行私会。
只有生完孩子之后,才可以回到夫君家中,不仅如此,这一项“习俗”丈夫是不得干预的。至于“妻子”在离家之后,究竟私会了多少男子,也没有明确的数据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情况下,“妻子私会”的男子数量越多,越说明了这个女子的优秀,是一种证明其魅力的“表现”。如果私会男子的数量较少,反而还会被他人所轻视。当“妻子”生产之后,带着婴童归来之时,那么从回到夫家的那一刻起,她就要从一而终,不得在于其他男子私会,不然丈夫就可以强加干涉,甚至刀兵相向。
在这样的风俗之下,苗族女子全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找一个真正能够相守一生的人。
这样的婚姻习俗虽然极大程度上能够让苗族女子得到自由,但是毕竟与当时社会的主要“礼法”冲突,因此也被许多人所不容,将其看作是一种“不守妇道”的表现。是以少不了受到一些人的排斥与故意污蔑,所以许多关于“苗女缠郎”的故事,被有心之人杜撰而出,以讹传讹之下,“添油加醋”,使得苗女在许多人眼中留下了一个不太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