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写作与微短剧冲击下,网络文学的未来在哪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写作与微短剧冲击下,网络文学的未来在哪里?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7A05ZT3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短剧的兴起,网络文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第三届网络文学青春榜的发布,不仅展现了年轻一代作者的创作实力,也引发了业界对网络文学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

网络文学的青春力量

第三届网络文学青春榜于6月初揭晓,共有12部作品入选年度榜单,其中包括《十日终焉》《困在日食的那一天》《女主对此感到厌烦》等展现“新世代”青春创作和阅读风貌的作品。此次发布会期间,多场研讨会和作品分享会相继举办,“网络文学发展新趋势”成为热议话题。


第三届网络文学青春榜发布会现场

AI写作与网络文学的博弈

近年来,AI技术在创意和文艺产业的应用日益深入,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峰团队发布的“大模型长篇小说创作系统”,推出了国内首部人机结合长篇小说《天命使徒》,这一突破性进展再次将“AI挑战网文创作”的话题推向高潮。


"网络文学发展新趋势"研讨会现场

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指出,网络文学和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具有同源性,都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和新兴媒体实现生产、销售、传播和消费。短期内,AI难以完全替代人类创作,但长远来看,AI深度介入文学创作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林荣则认为,AI的核心优势在于海量、定期、高速处理数据,并在生成环节具备人格化特征。这一特点与网络文学中大量信息重组和快速更新的写作方式高度重合,因此对网络文学构成了一定挑战。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观察到,入选青春榜的作品类型多样,覆盖多个热门网络文学平台,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数字化生存状态。他认为,真正的网络文学应当融入作家的网络思维、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这种融合将塑造未来新的网络文学样态。

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雄对年轻一代网络文学作家充满信心。他以《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为例,指出当代网络小说在吸收世界大众文化、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展现独特创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体现了新一代网络作家的资源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学追求。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则对微短剧的兴起持乐观态度。她认为,网络文学的创新和想象力带动了跨媒介新业态的生成,许多爆火的微短剧正是源于网络文学的热梗。由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和《青春》主导的“网文青春榜”自2021年诞生以来,持续推出新人佳作,这些敢于打破传统、采用新颖表达方式的创新之作,未来很可能成为新业态、新技术内容行业的活水源头。

年轻作者的探索与坚持

1998年出生的番茄小说作家纸老虎首次参加此类活动并入选官方榜单。她的作品《修真界第一病秧子》语言风格轻松幽默,讲述现代情感博主林渡穿越到修真界后的故事。评审专家认为,作品不仅塑造了鲜明的"大女主"形象,还成功刻画了鲜活的配角群像。纸老虎表示,她希望在尊重历史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探索一条让女性集体向上发展的道路。


纸老虎入选榜单的作品《修真界第一病秧子》

杀虫队队员则是一个快速从新人作者晋级到破圈王者的传奇。他的作品《十日终焉》自2022年年底在番茄小说平台上架以来,已累积3000万读者阅读,获得超40万读者打出的9.8高分,每日追更人数达300万,长期蝉联多个榜首,并相继推出实体书和改编广播剧。即使在创作过程中遭遇低谷,他依然坚持创作,最终凭借《传说管理局》的成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如今,他已开始规划下一部作品,展现出对创作的执着追求。


杀虫队队员

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观察到,“Z世代”作者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更多鲜活、敏锐、前沿、勇往直前的锐气。2023年番茄小说原创签约作者中,57%为95后,新生代作家已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提到,本次发布会上启动的番茄小说“巅峰故事计划”,旨在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持续推动“中国原创内容”的创造性和影响力。

研究者的坚守与创新

在网络文学创作活跃的同时,青年评论研究队伍也从未缺席。他们敏锐且勇敢地“入局”,不惧成见,不惧时时更新的千百万字和激烈的市场涤荡带来的研究难度,一面保持及时在场,一面又耐心培养着更多新的学院研究人才。

中南大学讲师贺予飞一直专注于网络文学的跨媒介叙事、网络类型小说等方面的研究。她从2009年开始正式研究网络文学,如今担任长沙市网络作协副主席,也是湖南省网络作协主席团成员。据她观察,现在的大学生很喜欢网络文学,每年的毕业论文都有很多学生选择网络文学相关选题,包含小说类型、IP改编、虚拟偶像、海外传播、人工智能等不同方向。


贺予飞带着学生们开展“网络文学下午茶”活动

中山大学副教授吉云飞是圈子里广为人知的“偷偷读网文长大的孩子”,2005年开始“沉迷”网络小说,2011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后,跟着老师邵燕君学习网文课程,到大四开始做网络文学相关研究,到现在也有十年了。他从第二届网文青春榜开始参与,目前和任职山东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的师姐肖映萱一起,负责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学生引进来,指导他们做榜单遴选和访谈的工作。带学生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他们读的网络小说并不少,而且大多是凭兴趣读的。吉云飞常常能从学生那里知道很多新鲜的知识,但他并不要求他们继续读博、做研究,毕竟学术还是一条艰苦的路,也对个人的性情有所要求:“阅读是件快乐的事,研究也应该是。”


吉云飞网文课上的学生们

通过参与青春榜,吉云飞带着学生前后采访了三天两觉、榴弹怕水、情何以甚、狐尾的笔,每一次都所获甚丰,这些作家更新了自己原本的文学经验乃至观念。“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的创作和研究领域,你可以肆意驰骋,这是好处也是麻烦,意味着看不清前方,一切都仍待探索尝试。整体观察来看,网络文学近些年变化很大,但在朝着好的方向去,而且新作和新作者都是越来越好的。每每遇到好作品,我还是非常激动。”他也期望,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访谈过程能给作家们带去一定的启发,形成一种双向的有效交流。

结语

网络文学承载着年轻一代无数的可能性,尽管世界瞬息万变,更具影响力的“新故事”也会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涌现。我们要一起把文学带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又要跟着文学走向何方?答案仍在我们自己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