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考古发现与历史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考古发现与历史真相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317A024XU00

2013年9月,在陕西省西咸新区一处施工工地上,意外发现了一座高等级唐代大墓。一合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揭开了墓主人神秘的面纱——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方形志盖上的九个篆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历史上任过昭容又姓上官的人只有上官婉儿。但随着发掘发现墓室空荡,仅有简单的随葬品。当年权倾朝野的巾帼宰相,其身后大事为什么如此简陋呢?

通过考古,发现该墓由斜坡墓道和5个天井以及砖券的墓室组成,这类墓葬通常是在皇帝的授意下由朝廷出资建造的。在清理没有被盗的4个壁龛中,共出土170余件陶俑,但都是那个时代普通的随葬器物。但这些随葬品,考古博物馆并未展出。

随着对甬道和墓室的发掘,发现毁坏的痕迹“惨不忍睹”,顶部完全坍塌,墓室里没有一件随葬品,棺椁和遗骸也不翼而飞。根据这种迹象判断,多半是由“官方毁墓”造成的。

但在后续发掘时,考古队员从失望中兴奋地发现了放置在甬道底部基本完好的青石墓志,甚至原封不动地保存在下葬时的位置,展板上呈现的就是墓志出土时的现场照片。

这合墓志制作得非常精美,和其他随葬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志石的四侧刻有十二生肖,雕刻非常生动。通过雕工的技艺和纹样的设计看,上官婉儿墓志在同时期墓志中实属上乘之作。

志文除了介绍上官婉儿的身份和生平外,还记载了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操办葬礼的相关事宜。上官婉儿是李隆基在平定“韦后之乱”时被仓促斩杀的,对于她的横死,墓志中写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可见其哀痛惋惜之情。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难解读的人物之一。不同的史料,甚至同一本史料,对她都有立场相左的论述。相信墓志铭的形象是太平公主一手塑造的,史籍资料中的形象则受李隆基的影响。大体来说,从个人才华上讲,毫无疑问她是才女;从个人私生活上讲,她又被指斥为“淫媚”;从政治立场上讲,她黑白难分。

和其他的唐代高级干部相比,上官婉儿的身份极其特殊。相比十年寒窗出身的官员,上官婉儿的出身可是不一般。她爷爷叫上官仪,贞观年间的宰相,整天混在一起的朋友是房玄龄、褚遂良之类的大佬。上官仪因为在公元六六四年参与了废黜武后的阴谋,结果不但自己被杀,而且使全家沦为奴隶。上官婉儿就这样开在宫中当奴婢的生活。

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战战兢兢的努力,一路升迁到了类似武则天私人秘书的地位,开始执掌宸翰,百司奏表,参决政务。尤其是武则天晚年倦政,内廷基本上是她在做主。出身宦门,又在政治中枢实际训练了几十年的上官婉儿,完全有能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独当书诏之任务,深受宠信,又拜为昭容。平心而论,上官婉儿在和平时期就是真的出任宰相也是没有问题的。

神龙年间,请注意,这其实是个群龙无首的时代。作为国务秘书兼皇上的嫔妃,上官婉儿实际上是缺乏这种高烈度的政治对抗乃至军事斗争的经验和决心的。

没有了武则天这种重量级人物的压制,上官婉儿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几乎处处徇私。首先是照顾她的情人武三思。曾差点直接继位的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儿,也是上官婉儿和韦后共同的情人。推崇情人而不管婆家,这在小户百姓家也难容。深感受到威胁的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太子李重俊兵变,杀武三思、武崇训,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搜捕上官婉儿。顾不上为情人难过的上官婉儿,仓皇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才得以保命。

上官婉儿的第二个情人是中书侍郎崔湜。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被御史李尚隐弹劾,被贬江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的积极活动很快官复原职。韦太后和安乐公主在上官婉儿的策划下,形成了利益集团,互相利用,攫取朝政大权。

墓志铭中关于封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事件中上官婉儿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反对。这姿势,摆拍的痕迹过于明显。由于安乐公主企图诽谤睿宗和太平公主与太子同谋,这个主意没有史料证明和上官婉儿有关。但作为这个集团的智囊,上官婉儿不会不知道。

她们愚蠢地破坏了武三思政策的精髓,即绝不疏远太平公主。缺乏高烈度的政治对抗乃至军事斗争的经验,成为了这个集团致命弱点。

来看一下双方选手。这边是韦后、安乐公主娘俩加上官婉儿;另外一方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兄妹加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两个集团的对抗正式开始。

在大唐李家的基因里,总是流淌着革命的血液,尤其爱革自家骨肉的命。而且这种“革命”,往往还带着传承的性质,几乎是长辈手把手地教下一代。大唐第二女强人太平公主出任李隆基的革命导师,太平公主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会了李隆基如何搞政变。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执烛帅宫人迎之,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说明自己让相王参政的事情。

按说上官婉儿的聪明在一般情况下是够用的,但此刻面对的是一心要上位的李隆基,“参政”是远远不够的了。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摇摆,此时若放过,定后悔无及。此人不能留。年轻的李隆基迅速做出了判断。

“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资治通鉴》

一代“巾帼宰相”,香消玉碎佳人绝。就算后世对上官婉儿咬牙切齿的史家,也没一个会去否认她的才华。

上官婉儿今存诗歌包含多种文体,古代才女很多,古有班姑(班昭)、蔡女(蔡文姬),后有玄机(玄觉禅师)、易安(李清照)。唐代更是才女辈出,薛涛、刘采春等等。大唐290年间出了207位女诗人,可是能在政坛上留下如此重重一笔的,历史上仅上官婉儿一人。

上官婉儿墓是陕西考古博物馆的一个热点,在开馆之初,我就做过一个介绍上官婉儿的视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