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赵不嫖、赵不困、赵不适、赵不二……宋朝皇帝给孩子起名也太难啦
文史丨赵不嫖、赵不困、赵不适、赵不二……宋朝皇帝给孩子起名也太难啦
在热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男主角赵不尤是一位宋朝大理寺的小吏。有趣的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位赵不尤,而且他并非普通的皇族宗室,而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位真实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以及宋朝皇族命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孟頫作品《鹊华秋色图》
真实的赵不尤:文武双全的皇族英雄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首都开封沦陷,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绝大多数皇族子弟都被金兵俘虏。在这场国难中,赵不尤趁机逃脱,并在安阳加入抗金义军。凭借皇族身份,他帮助义军首领王明迅速扩充队伍至数万人。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不仅成功阻击金兵,还剿灭土匪,保护百姓,一时名声大振。
赵不尤虽然是远房宗室,只能担任“防御使”、“团练使”等虚衔,但他的军事才能却远超这些虚职。在与岳飞的多次战役中,他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岳飞麾下的得力干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武将出身的赵不尤在文化水平上也毫不逊色。据南宋学者叶适记载,赵不尤在宗室学校读书时,曾以优异成绩被列为“上舍生”,即第一等学生。
宋朝皇族:既有忠臣也有奸佞
在中国历史上,皇亲宗室的形象往往不佳,尤其是明清两朝。然而,宋朝宗室的表现却相对较好。除了赵不尤这样的忠臣,还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宗室成员。例如,赵不群在金兵攻打章丘时坚守城池两个多月;赵不试在岳飞老家安阳做知州时,用生命为百姓争取和平;赵士珸、赵不愚等人也在历史中留下了英勇事迹。
然而,每个家族都有好坏之分,宋朝皇族也不例外。《宋史·宗室列传》中记载了赵不弃为讨好奸臣秦桧,为其侄子秦昌时编造功劳;赵不忙则沦为匪寇,在江南打家劫舍。这些反面例子也反映了宋朝皇族的复杂性。
皇族命名:无奈的选择
读者可能会对赵不尤、赵不群这样的名字感到好奇。实际上,在宋朝皇族中,这类名字并不罕见。《宋史·宗室世系表》中记载了更多令人捧腹的名字,如赵不嫖、赵不困、赵不适、赵不二等。这些看似贬义的名字背后,其实反映了宋朝皇族取名的困境。
宋太宗支系的辈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到了“不”字辈时,人数已经膨胀到2130人。为了不重名,只能被迫挑选一些古怪名字。即使如此,还是有人重名,例如赵不尤的同辈兄弟中就有2个赵不言、3个赵不贪、4个赵不器、7个赵不愚。
宗室的困境:皇帝的猜忌之心
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赵不尤担任大理寺贴书,相当于司法机构里的底层职员。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赵不尤却不可能担任这样的职务。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宗室中的“五服内亲”和“袒免亲”禁止做奴仆、胥吏,否则将被扫地出门,不再属于皇族。赵不尤作为宋太宗第六代孙,自然也在这个限制范围内。
历史上的赵不尤结局并不美好。岳飞含冤而死后,他也被宋高宗剥夺兵权,流放广西,最终客死他乡。宋高宗对宗室的猜忌之心可见一斑。南宋宗室虽然可以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但仍旧面临着皇帝的重重防范。例如,状元出身的宗室宰相赵汝愚在位不到两年就被罢职流放,在流放途中服毒自杀。
最令人唏嘘的是,有些宗室甚至因为皇帝的猜忌而丧命。1127年,宋高宗在逃亡途中得知宗室赵叔近被叛军挟持,便命令大将张俊讨伐。赵叔近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砍掉右臂,随后又被斩首。这种悲剧在宋朝皇族中并不罕见。
结语:生帝王家的无奈
如果穿越回宋朝,成为宗室成员,最好的选择或许是远离政治,专注于艺术领域。宋朝皇族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最著名的当属赵孟頫,这位宋太祖第十一代孙,最终成为元朝著名的艺术家。
正如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感叹的:“是真不幸,生帝王家。”这句话道出了古代中国许多宗室成员的悲惨命运。当一个朝代存续期间,皇帝往往会防范宗室;当一个朝代覆亡之时,新的统治者也会将前朝宗室尽数屠杀,以防止复辟。这种无奈的命运,或许正是宋朝皇族命名背后最深沉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