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学良一生中,有三件称为功绩的事情,还有两件事情他要背负骂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学良一生中,有三件称为功绩的事情,还有两件事情他要背负骂名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C60OEG05567C17.html

张学良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张学良一生之中三大功绩与两大骂名。这其中,就有几件事情是影响着历史进程的。

张学良

张学良的三大功绩:

第一:肯定是西安事变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进行了兵谏,目的就是为了劝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在日本人不断侵略我国之时,停止内战,国共联合起来一致抗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张学良与杨虎城不计后果地实施了西安事变。显然,“兵谏”的结果是有效的,虽然说对于杨虎城与张学良个人来说代价有点大。但,不得不承认,一致抗日的目的达成了。这件事情绝对算得上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把西安事变归纳为张学良的功绩,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西安事变旧址

第二:那就是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之后,东北的控制权易主,由老帅变为了少帅掌权。怀着国恨家仇的少帅张学良没有被日本人的利诱所迷惑。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指挥。这也标志着历时16年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统一。这也算是一种三赢的局面,百姓脱离了战争之苦、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对于张学良个人来说,东北易帜也标志着他对张作霖战争政策的改变。

张学良与蒋介石夫妇

第三:第三大功绩就是中原大战,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支持。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在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争夺得不可开交,战争最开始的时候奉系东北军表态持中立态度。双方互不得罪。但随着战争的越来越激烈,张学良出手了,他选择了帮助蒋介石,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由于奉系东北军在地理位置上的优点,张学良的表态直接让阎锡山、冯玉祥等部队形成了腹背受敌的局势。在这样的局面下,蒋介石的胜利是必然的。

为什么说中原大战的结束算张学良的功绩呢?因为中原大战耗时相当长、战场也相当大,由于战争的存在对当地的农业、工业等造成了很大创伤,并且军费的支出耗费也是相当大的。,张学良的参战,在中原大战中对双方的内耗起到了止损的作用,并且对于百姓和国家来说战争的尽快结束是最大的幸事。

以上三点是张学良的三大功绩,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他所背负的两大骂名是什么?

张学良背负骂名的两件事

第一个骂名:肯定大家都想到了,就是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张学良作为东北地区的封疆大吏,面对日本关东军2万多人,在手握几十万东北军的情况下,没有做任何抵抗。张学良对九一八事变怎么说都是难辞其咎的。暂且不去讨论是否是奉命行事还是他自己拒不抵抗的,至少作为封疆大吏的他,对东北人民是不负责任的。九一八事变的后果,就是东北人民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生活了14年之久。

第二个骂名:就是在中东路事件的处理上。1929年,张学良为收回苏联在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军事冲突。张学良在中东路事件上一意孤行,主张以武力强行收回当时在苏联人手中的中东铁路部分管理权。因此双方开战,过程虽然谈不上惨烈,但结果以东北军的失败而告终,在本次事件中,东北军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双方动用的兵力一度超过20万。这也成为双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战败后的张学良与苏联达成了丧权辱国的《伯力协定》。以上两点就是我认为,张学良需要背负骂名的地方。

中东路事件中苏联士兵缴获的东北军旗帜

讨论:关于张学良,肯定不止上述几件事情。评论区欢迎您的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关于张学良一生之中的功与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