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蜀锦人家》看蜀锦之美:千年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蜀锦人家》看蜀锦之美:千年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1205A090L100

近日,一部“成都造”电视剧《蜀锦人家》的热播,让人们再度领略了“天下母锦”成都蜀锦织造技艺的魅力。该剧讲述了益州城内浣花染坊的小姐季英英(谭松韵 饰)继承家族染色秘方,并将蜀锦及其织染技艺传播至海外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蜀锦手工业的商业画卷、蜀锦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工艺制作和传承精神。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蜀锦织造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其兴于秦汉,盛于唐宋。

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蚕桑文明在蜀地起源甚早,古蜀第一位先王蚕丛,据说便已教民养蚕。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记载,时人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以示区别。到了汉代,成都织锦业日盛,以致“机杼相和”,蜀锦织造技巧日趋熟练,以其做工精致、花式繁多闻名于世。

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汉朝张蹇出使西域,见当地商贾皆偏爱一种锦缎,张蹇一看,原来是成都的蜀锦。汉代蜀郡成都人扬雄在《蜀都赋》中写道:“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转代无穷。”

汉代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体现了蜀锦的历史,也体现了蜀锦的地位。在一平方厘米的织锦中,汇集了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其中经线密度高达220根,纬线密度48根,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的织造水准。

早期的蜀锦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蜀锦人家》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晚期,唐代是蜀锦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中国古代织锦技艺最高水平。唐代蜀锦保存到现代的有团花纹锦、赤狮凤纹锦、蜀江锦等多种,其图案有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斗羊、翔凤等。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

在宋元时期,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现代蜀锦则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剧中季英英经营的浣花染坊,设定便是依靠在浣花溪旁。浣花锦是由古代名锦“落花流水锦”发展而来的,传说是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花纹,而且在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溪水潭内洗涤,故名。其特点是采用平纹或缎纹以曲水纹、浪花纹与落花组合图案,纹样图案简练古朴,典雅大方。

《蜀锦人家》完整地展示了蜀锦从缫丝、染色、织锦到制衣的全过程,剧中季英英有句台词:“景色易织,风流难织”,但高超的蜀锦匠人可以通过混色和并织等方式传达出设计图稿中的云层翻涌、海浪翻腾的动态感。要完成一件蜀锦作品,从程序上说,主要需经历初稿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每一道程序又涉及很多独特的技艺,练染工艺,包括练丝和染色等工序;纹制工艺,包括纹样设计、配色、挑花结本、上机装吊等工序;织造工艺,包括织前准备(经纬线加工)和上机织造两个部分。

剧里季英英凭借染色技法在蜀地一战成名,“蜀红丝”的秘方也引来了觊觎秘方的南诏白王晟丰泽的兴趣,事实上,与现代工业的快速染色不同,蜀锦的染色工艺讲究“先染后织”。其独特的染色工艺,始于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蜀地匠人们精选当地天然植物草木染料,如茜草、红花、栀子、槐米等,巧妙地提取这些植物的花叶、茎实、根皮中能溶于水的部分,制成色泽自然、环保的植物染料。每一种染料都有其独特的色相和染色特性,它们共同构成了蜀锦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触并热爱蜀锦,作为延绵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蜀锦已发展成为一门欣欣向荣的产业。丝线织韶光,蜀绣绘巴蜀。五彩丝线在锦缎间舞动,穿越千年的风霜雨雪,涤荡了岁月铅华。

本文原文来自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