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装甲师的演变:如何从理论走向战场实践?
美军装甲师的演变:如何从理论走向战场实践?
二战期间,美军装甲师的演变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过程。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实战中的不断调整,美军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步坦协同作战模式。本文将详细回顾这一演变历程,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战后的初步探索
一战后,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引发了大量讨论,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装甲战术思想:一种认为坦克仅是缓慢移动的炮台,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另一种则设想其为高度机动的独立攻击力量。但无论坦克的角色如何,步兵都是装甲部队成功运用的关键。
1929年,美军进行了第一次尝试,第34步兵团H连配备1.5吨六轮卡车,成为刚起步的机械化部队的一部分。然而,这支“汽油旅”最终被解散,资产移交给骑兵。
30年代的初步尝试
1933年,美军创建了第1骑兵团(机械化),这是一个纯粹的骑兵单位。1938年,第7骑兵旅成立,以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作为战斗力量,但缺乏步兵。1940年的路易斯安那演习期间,美军将两个旅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坦克师,这些单位的价值在此得到了认可。
40年代的快速发展
1940年7月10日,美国第一支装甲部队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成立,目的是进行装甲单位的服役测试。1941-1942年,美军计划组建五个机械化步兵师,每个步兵师将与两个装甲师一起部署,三者共同组成一个装甲军团。
然而,由于缺乏车辆、船运空间和燃料,许多机械化师被改回了步兵师。1942年3月,美军开始将装甲师进行精简,以改善指挥和控制,并增加步兵与坦克的比例。
北非战役的教训
1943年初,美军在北非的战斗暴露了军队在装甲教条、战术、组织和装备中的许多缺陷。尤其严重的是,装甲和步兵之间的合作极为糟糕。这一时期,第一件有益的改变发生在1943年7月2日,第1装甲师被重新指定为装甲指挥部。
1943年的重组
1943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在国内的师进行重组。轻型师取消了坦克和步兵的团级梯队,现在一般直辖包括坦克、装甲步兵和装甲野战炮兵在内的三个营。这将师的兵力减少至10,937人,拥有263辆坦克、501辆半履带车和54辆装甲车。
1944年的最终完善
1944年2月20日,尽管此时的装甲步兵单位是装甲师的组成部分,但他们的编制表、教条、组织和训练标准,大多仍是由位于乔治亚州本宁堡的步兵首席官负责。幸运的是,到1944年中期入侵欧洲大陆时,上述的许多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到需要增加坦克+步兵的训练和协调。
战斗指挥部的创新
战斗指挥部(Combat Command)的概念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任何数量和混合的坦克、装甲步兵、装甲炮兵、坦歼营都能被附加其中,此外还有侦察部队、工程连和其他必要的元素。通常情况下,使用三个CC的师会永久分配一个装甲步兵团和一个坦克营给每个CC。
这种结构虽然有效,但也极其僵化。一旦实施和练习一段时间后,重新分配将变得很困难。更常见的情况是,装甲步兵团和坦克营作为两个任务部队运作,连队则在它们之间进行交叉。
结语
美军装甲师的演变历程表明,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步坦协同,也需要经过反复尝试和论证。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技术装备的支持,更需要人员训练、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配合。这一历史经验对于现代军事发展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