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讲解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讲解
知识点
简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早春,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他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唐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调为吏部侍郎。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世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阳山令、潮州刺史、吏部侍郎等职。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主要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等。
诗歌理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呈】恭敬地送上。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译文:
京城街道上细密的春雨滋润细腻,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早春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发的景象的敏感,表达了作者由此而引发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作者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图文解读
教材解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写给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唐代诗人张籍的。唐代文人喜欢称呼排行,形成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张籍在兄弟一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这首诗写出了长安早春的景象,大意是:皇城中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远望去有一片青草之色,可近看却又看不出什么。一年中最美好的春色就在这早春了,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诗题点明了时间是“早春”,开篇便写了一场小雨,诗人形容它是“润如酥”,用酥酪来形容雨,那种滋润、顺滑、细密的感觉便呼之欲出了。接下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堪称绝妙佳句,写春草初萌时,远看有一片极淡的绿意,但早春的草芽还很短小稀疏,湊近了看反而不明显。这一道若有若无的青色痕迹,充满了清新、恬淡的美感,同时还呼应了诗的首句:正因为这场“润如酥”春雨的到来,才促使了草木萌发,早春气息扑面而来;而通过细细的雨幕望去,那素淡的草色更是增添了一分似真似幻的朦胧之美。由于满眼是这般美好的景致,诗人不禁发出一声感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个“最”字,正是诗人喜悦心情的绝佳写照。“烟柳满皇都”是晚春的景色,诗人用它来与早春对比,认为到了暮春时节,处处花红柳绿,反而不像严冬方尽、春回大地时这一分淡淡的草色那样令人欣喜、惹人怜爱了。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珍贵和美妙。全诗风格清新自然,几近口语,但看似平淡的背后,却凝聚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和别出心裁的巧思,从而造就了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一种艺术化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