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令仪:中国龙芯之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令仪:中国龙芯之母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84989751_99899717/?pvid=000115_3w_a

这位耄耋老人用瘦弱身躯挺起民族的脊梁,用一颗最纯粹的中国心打造出最硬核的“中国芯”,只为祖国不再受制于人。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这是女科学家黄令仪发自内心的呐喊。她以八旬高龄带队研制出“龙芯3号”,不仅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让歼—20战斗机、北斗卫星都装上了中国芯,让复兴号高铁实现百分百国产化,每年还为国省下2万亿元的芯片支出。遗憾的是,2023年4月20日,民族功臣黄令仪院士逝世于北京,享年86岁。她的名字和显赫功勋,应该被更多的国人铭记。

生于忧患

从小燃起科技强国梦

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父亲是广西博物馆的创始人和首任馆长,母亲是一名化学研究员。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她,本应该生活安逸,但侵华日军打破了国人平静的生活。尚在襁褓中的黄令仪,就与父母过起了四处逃亡的日子。在她的整个少年时期,曾目睹过许多亲友、同胞在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哀嚎求生。

求学之路

在苦难中砥砺前行

1953年,黄令仪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电讯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身科研

从零开始的艰辛历程

1957年,黄令仪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当时,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刚刚起步,许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面对重重困难,黄令仪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她参与了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攻坚克难

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2001年,已经65岁的黄令仪临危受命,担任“龙芯”项目负责人。当时,中国在芯片领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黄令仪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在200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1号”。

2006年,黄令仪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性能更强大的“龙芯2号”。2011年,85岁高龄的她再次披挂上阵,主持研制“龙芯3号”。这款芯片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辉煌成就

为国省下2万亿元

“龙芯”系列芯片的成功研制,不仅让我国在芯片领域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困境,更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外汇支出。据统计,仅在高铁领域,每年就能为国家节省外汇支出2万亿元。此外,“龙芯”芯片还被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通信等多个领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神传承

点亮未来的科技之光

黄令仪的一生,是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的一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如今,虽然她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黄令仪院士的一生,是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的一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如今,虽然她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