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替身——血液透析,你了解多少?
肾脏的替身——血液透析,你了解多少?
当人体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排出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时,血液透析作为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应运而生。它通过精密的医疗设备和科学的治疗原理,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血液透析的方方面面,包括其工作原理、关键要素、优缺点以及患者注意事项,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医疗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又称血透、人工肾或洗肾,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和对流作用,将体内不需要的代谢废物、过量的电解质以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同时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能够模仿肾脏的功能,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和水分,从而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
通常情况下,根据患者的肾脏状态、症状和整体健康状况,患者每周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血液透析,每次持续4-5小时。尽管有些人误以为开始血液透析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但事实上,血液透析是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延续生命的必要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耗材质量的提升,许多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析状态长达20年以上。因此,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只要按时遵医嘱进行治疗,就能在其他时间正常生活和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液透析的四大要素
血液透析机:这是血液净化治疗中最常用的医疗器械,属于机电一体化设备,主要由透析液供给监控装置和体外循环监控装置组成。
水处理系统: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大量经过处理的透析液(约120升/次)。由于市政自来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重金属)、消毒剂和细菌等杂质,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自来水需要经过过滤、除铁和反渗透等处理,转化为反渗水,才能用于配制透析液。水处理系统就是完成这一系列净化过程的设备。
透析器:透析器由许多细小的中空纤维构成,血液从中空纤维内部流过,而透析液则从外部回流。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和水分通过中空纤维上的微孔与透析液进行交换,将毒素和多余水分带入透析液,同时将透析液中的碳酸氢根和电解质带入血液,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维持酸碱平衡的目的。
透析液:透析液是由电解质和碱性成分的浓缩液与反渗水按一定比例稀释而成,其电解质浓度接近血浆水平,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以碳酸氢盐为基础的透析液,同时含有适量的醋酸,以改善患者的酸中毒状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液透析的优缺点
优点
- 利用弥散和对流作用,有效清除体内堆积的代谢废物和毒素。
- 能够调整机体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对肾病患者来说,可以稳定控制病情,改善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目前的血液透析技术较为成熟,器械和操作规范完善,便于长期护理。
缺点
- 患者每周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透析,每次4-6小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
- 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存在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 部分患者在透析时可能出现头晕、低血压等不适症状。
- 对于伴有严重心脏疾病的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可能不适合。
血液透析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 糖尿病患者剩余肾功能(肌酐清除率)降至15ml/min,非糖尿病患者降至10ml/min。
- 由于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高血压。
- 肾功能显著降低,需要及时进行透析。
- 无法通过药物治疗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高钙血症)。
- 尿毒症患者伴有神经病变、脑疾病、胸膜炎或心包炎。
- 药物或食物中毒。
- 其他情况,如重度发热、体温过低、肝功能衰竭、严重水肿等。
禁忌证
理论上,血液透析没有绝对禁忌。但以下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 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肺水肿或左心功能衰竭。
- 严重活动性出血患者。
- 药物治疗困难的重度休克患者。
- 脑水肿、肿瘤或颅内高压患者,传统血液透析可能加重脑水肿和失衡综合征。
- 精神障碍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液透析患者注意事项
维护血管通路:保持血管通路附近的皮肤清洁,避免在该侧手臂采血或测量血压。在血液流经通路时,可以感觉到轻微震动,若未感觉到震动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体重管理:无尿或少尿患者应控制水分摄入,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不应超过干体重的5%。
特殊饮食规定: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计划,在保证热量摄入的同时,限制钠、钾、磷的摄入量。应在医生指导下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血液透析并非生命的终点,而是延续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只要肾病患者能够及时接受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仍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回归正常生活,拥抱健康人生。
本文原文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