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国时期镇巴县的匪患历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国时期镇巴县的匪患历史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7047921_214535

镇巴县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民国时期(1912-1949年)曾饱受匪患之苦。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历史现象,揭示那段动荡岁月中的人间百态。

三、官、兵为匪

《辞海》中对“匪”的解释是:“强盗;为非作歹危害人民的人。”民国时期的镇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土匪,还有一些官和兵同样“为非作歹危害人民”,跟土匪无异。

民国时期的一份文献中载:

镇巴县,昔日之定远厅也。去冬(指1918年冬),川军混合土匪,突入占据,奸淫焚杀,无所不为。旋为钟体道(时为北洋政府陆军第二十二师师长)督兵攻取,亦复奸淫焚杀,过于土匪。镇巴经此创痛,百姓死伤者十之五,逃亡者十之一,因四面皆丛山,不易逃往他处也。未几,川军复又攻入,奸淫焚杀,更甚于前。其时川督刘存厚(时为北洋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兼陆军第二十一师师长)之军队,因无饷亦多叛变,投入川军,助其为虐,镇巴之民,几不能生存。而钟体道又因失地羞愤,大集兵士,拼命猛攻数昼夜,阴历□月十七日,将城夺取……

从这段记载里可以看到,1918年冬,政府军、地方军阀、土匪,相继在镇巴“奸淫焚杀”,为非作歹,同为匪患。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时候,匪竟然成了官。王三春是个罪大恶极的大土匪,1931年8月,国民党三十八军居然委任他为“陕西汉中区边防游击司令”。1932年春,陕西省财政厅将镇巴县粮赋捐税统拨王三春征收使用;夏,王三春委派其部下营长肖志汉、张润生、副官处主任黄延甫先后任镇巴县县长。

有时候,官亦为匪。《镇巴县志》“大事记”中记载:1943年,“县长王天生,密令简池乡长、自卫队驻白阳关分队长在白阳关抢劫西乡过路客商棉花20多担,王被省政府撤职查办”。

四、匪患严重原因

放眼整个汉中,民国时期的镇巴也是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汉中地区志》卷二十一《军事》中说:“民国时期,汉中秦巴山区盗匪活动猖獗。30年代,镇巴、西乡、宁羌等县匪患(当地称“棒客”、“棒老二”)尤其严重。”

镇巴民国时期匪患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地理环境因素。镇巴全境地处巴山深处,山大沟深,是历史上所谓的“巴山老林”地区;大巴山处在川陕之际,绵延千里,东接湖北,西通甘肃,所以这一带容易被土匪选择为躲藏、回旋之地。

其次,附近大面积极度贫穷区域与社会动荡因素叠加,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且易于聚集、裹挟贫苦百姓成为匪徒。

第三,政府防控力量薄弱。镇巴地处川陕之际,远离中心城市,当时交通、信息极为不畅,可谓山高皇帝远,土匪容易在此坐大做强。

更重要的是,整个民国时期,举国多乱,国不泰,民何安?从北洋军阀割据到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从日寇入侵到国共内战,兵戎相继,国无宁日,正常的社会秩序完全无法维持。于是,作奸犯科者众,饥寒为盗者起,镇巴周边大小土匪纷纷入境奸淫杀掠,将民国镇巴变成了豺狼之窟、魑魅之所!

当我们回首镇巴那一段惨痛岁月,更能感受到当下春花秋月的美好,更应珍惜这和平安宁的时代!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