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有哪些优点?有无风险或副作用?
核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有哪些优点?有无风险或副作用?
核磁共振灌注成像(MRI 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目前临床上在全身都有灌注加权成像(pwI)的研究,但最常用的是脑部pwI。MRI脑灌注成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外源性对比剂首次通过法成像(DSC一PWI),一种是利用人体动脉血内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部血流情况,对多种脑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那么,它有哪些优点?是否存在任何风险或副作用?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优点
显像清晰,分辨率高:核磁共振灌注成像采用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血流成像,提供清晰、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准确反映脑部血流的变化。
可以区分灰白质:灌注成像可以区分灰白质,有助于检查局部脑灌注状态的改变,并可发现早期脑缺血和微小梗死等病变。
无放射线,安全无创伤: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核磁共振灌注成像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污染和辐射损伤,安全性高,无创伤。
风险及副作用
对孕妇有影响:尽管核磁共振灌注成像不使用放射线,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对孕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MRI需要使用强磁场和较大的电流,可能会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孕妇检查时应谨慎评估风险和收益。
部分人群不能进行:由于核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强磁场的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具有金属植入物或其他类似条件的人群,如心脏起搏器、耳蜗植入物、动脉瘤夹等,都不能进行该项检查。
静脉内注射对部分人群有风险:在进行核磁共振灌注成像时,需要向患者静脉内注射对比剂来增强图像质量。但是,对于有肾功能损害、过敏史、哮喘等情况的患者,注射造影剂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
总之,核磁共振灌注成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显像清晰、分辨率高、无放射线和安全无创伤等优点。但是,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需要医生进行仔细评估后才能够进行检查。
本文原文来自海南西部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