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为何流感可能致命?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为何流感可能致命?
流感,由于其中文名称为“流行性感冒”,许多人看到“感冒”两个字,以为是普通感冒在流行,因而掉以轻心。然而,得了流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和29万~65万死亡。
临床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都属于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并不高,但也不能就此忽视风险。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
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缺氧和发热。肺炎类型包括:
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发作3~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以及有肺炎表现。通常很严重,进展可能很快,不积极干预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继发细菌性肺炎
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包括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和咳脓痰。通常出现在流感数天后(7~14天)最常见,在重症流感中约占 1/3,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
参考以上两者,可表现为症状逐步加重,也可表现为短暂好转后加重。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下表列出了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别:
从症状上分辨流感和感冒,有时不会很准确,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
得了流感该怎么办?
对于平时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流感季节,自己的小区、学校、办公场所等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
此时,可以选择自购抗原家庭检测,但受采样技术影响,阳性的准确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50%70%,有需要明确诊断时,在12天内多次采样有助于提高阳性的准确率。
无并发症的流感:
成人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通常持续约3天,随后大多会改善,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0~14日(年纪大、免疫力低下恢复时间更长),部分患者的乏力症状会持续数周。
出现并发症的流感:
有脱水(口渴、疲倦、尿少黄)、心肺功能受损、精神状态改变的情况,通常属于重症,应住院治疗。
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
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
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有什么区别?
因具有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很多人将奥司他韦奉为抗流感的“特效药”。
奥司他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能自行服用奥司他韦吗?
奥司他韦是一种对甲流和乙流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可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扩散。专家指出,奥司他韦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病毒无效,如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尽快用药。
奥司他韦有不同剂型,包括胶囊颗粒和混悬液,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一岁以下婴幼儿仅限使用混悬剂。奥司他韦是处方药,用于预防或治疗甲流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服用。
玛巴洛沙韦与奥司他韦有什么区别?
随着流感感染人数增多,抗流感药物的销量近期也持续增长,尤其是一种名为“玛巴洛沙韦”的药品,受到大家追捧。
据医生介绍,玛巴洛沙韦作用机制和奥司他韦是不一样的。
- 玛巴洛沙韦是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让体内不再进病毒;奥司他韦是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扩散。
- 玛巴洛沙韦单次给药后消除半衰期大约需79个小时;奥司他韦血药浓度下降半衰期一般为6至10个小时。
- 玛巴洛沙韦全病程只需要给一次药;奥司他韦需要每天服用两次、连吃五天。
- 目前;玛巴洛沙韦目前只批准了用于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奥司他韦胶囊剂和颗粒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干混悬剂的适用年龄更小,幼儿则按照体重具体计算给药剂量。
医生提醒,婴幼儿感染后应优先考虑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都应优先考虑用药安全问题。
预防流感关键做好这几点
日常做好个人防护
-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 在流感流行季,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
- 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
- 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外出旅行如何做好防护,出现症状怎么办?
- 应提前关注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备足防护用品。
- 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公共交通工具空间相对密闭,建议乘坐时科学佩戴口罩。在接触门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区域后,做好手卫生,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返回住处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 如旅途中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做好防风保暖措施,充分休息并密切注意病程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 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到4周以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的水平。
面对流感,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像勤洗手、多通风这些预防措施,咱都得坚持做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从点滴小事做起!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