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36年,鲁迅风光大葬,16位抬棺人,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36年,鲁迅风光大葬,16位抬棺人,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EJHKII205566B1M.html

上个世纪的中国,到处充斥着黑暗和迂腐,国民也大都处于混沌之中。因此在那个时代诞生了诸多文风犀利的作家,他们不再是那些温尔儒雅、满嘴仁义道德的读书人形象。而是想要凭借着一个个犀利的措辞,一次次敏锐的观点来唤醒处于混沌中的国民,让他们看到社会真实的一面。而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己任的鲁迅更是其中之最。

鲁迅在我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化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伟人就曾称赞过他:鲁迅先生之方向,即是中国新文化之方向。如果说现在要对中国历代的作家做一份排名的话,鲁迅一定是位列前茅的。

1936年时,鲁迅先生在上海因病逝世。虽然鲁迅在生前表示希望葬礼一切从简,但是他生前的好友并不希望如此,自发的帮助他办了一场风光的葬礼。

许多和鲁迅素未谋面的人都前来吊唁,可谓是万人空巷。鲁迅先生的棺椁更是被十六名杰出的人物抬出,这十六个人在当时更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当时的民族地位之重。

一代大文豪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在五四运动之后才起了“鲁迅”这个笔名。鲁迅生于封建时期的官吏家庭,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喜欢历史书籍和民间读物,这也为鲁迅的思想产生深厚的影响,也为其打下了厚实的文化基础。

后来鲁迅的祖父锒铛入狱,父亲也因病去世,鲁迅从之前的官宦子弟摇身一变成为家徒四壁的穷小子。也正是这段经历让鲁迅看清了世态炎凉,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在这之后,鲁迅带着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入学不久鲁迅就因为不满学堂中的阿谀奉承,改入陆师学堂,在学堂中广泛的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初步接触到了新思想,并形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思想。

之后鲁迅因为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出国留学。在日本期间,他更是进入到专门的医学院学医。可是当他学成之后,却感到国内同胞的愚弱,学医无法挽救中国的现状,于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弃医从文,投身到文学艺术之中,选择用笔作为自己拯救国民的武器。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鲁迅选择回国,回国之后鲁迅先后在多所名校任职,任职期间鲁迅也没有忘记自己救国救民的报复,积极的投身于辛亥革命。

后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鲁迅又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众文人一起写文章、办杂志,并以此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这期间鲁迅更是创作出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多部批判现实的散文书籍。

后来在反革命政变发生时,鲁迅经受住了艰难的考验,但是却没能出自己的学生。在经历了这场血的教训之后,鲁迅纠正了自己过于偏颇的思想,使得自己的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后鲁迅在上海定居,他在这里集中精力从事于革命文艺运动,最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的葬礼

鲁迅去世后,他的妻子许广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鲁迅的弟子胡风,经由胡风向外界通知这一噩耗。后经由鲁迅生前的多名好友成立丧治委员会,并向外公布吊唁会的具体事宜。

先是在殡仪馆内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瞻仰遗容的时间,并明确规定因为鲁迅先生生前的要求,丧礼上谢绝任何人金钱上的馈赠。

三天后,鲁迅先生正式被安葬。前来参加送葬的队伍更是有万人之多,队伍的前面是一条写着“鲁迅先生殡仪”的白色横幅,这条横幅不断的被人换手,一直保持在队伍的前列。

队伍中不乏衣服袖子上缠着黑纱的青年男女,还有部分小学生也自发的参与进来,他们手上拿着用白布做成的挽联,口中唱着挽歌,当时的整个上海都沉浸在一份悲伤之中。

从殡仪馆到埋葬鲁迅的万国公墓大约有着十多里的路程,但是一路上都没有人开车,无论是身份尊卑、年龄老幼,都自发的步行跟随在队伍后面。即使是这样,鲁迅先生的棺椁也一直都是被抬着走的,先后有十六个人轮流抬着上面搭着民族魂白布的棺椁。

自愿的抬棺人

这十六个人分别是文坛、政坛、教育界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当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其中的黄源和胡风皆是鲁迅的弟子,在文学上的造诣都很高。还有一位鹿地亘是鲁迅在日本时结交的一名日本的文学作家,还有就是巴金、黎烈文、聂绀弩、孟十还、陈白尘,靳以、吴朗西、周文、张天翼、萧军、肖乾、欧阳山、曹白。

其中的巴金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两人虽然相差23岁,但是却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忘年交,两人不是师生却胜似师生。两人有着共同的追求,彼此之间也经常互帮互助。

就在鲁迅去世的那一天巴金还像往常一样去拜访鲁迅,但是却没想到在入门的时候就接到了鲁迅先生去世的噩耗。巴金在悲痛之余选择亲自为鲁迅先生抬棺,并亲自撰文悼念鲁迅先生。在之后更是林林总总地写了二十多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鲁迅和为其抬棺的十六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有的是自己视作朋友一般的学生,有的是和自己有着共同理想抱负的伙伴,有的是对鲁迅有着影响的前辈。但是他们都自愿的为鲁迅抬棺,可见鲁迅在当时的地位之重。

小结

鲁迅被称之为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影响着之后的一代代读者和作家。鲁迅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忙于为救国救民,忙着用自己的笔来揭露这黑暗和腐朽的现实,忙于让那些被蒙蔽的国民从混沌中脱离出来。

也正是鲁迅的这份精神吸引了一个又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同为革命发声,一同为革命贡献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这种精神也将永远流传下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