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棕榈目省藤亚科:省藤属、黄藤属和蛇皮果属的详细介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棕榈目省藤亚科:省藤属、黄藤属和蛇皮果属的详细介绍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SBGA9E05434E62.html

棕榈目省藤亚科是棕榈科之下的一个亚科,包含省藤属、黄藤属和蛇皮果属三个属,约620个物种,遍布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属的形态特征、分布、生长环境、经济价值和医药价值等信息。

省藤属

省藤属(学名:Calamus)是棕榈科省藤族里的其中一个属,包括各种统称为“藤”的植物。约37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大洋洲和非洲。中国约有34种和20个变种,分布于东南部、南部至西部各省区,其中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及海南等省。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或直立灌木,丛生或单生。叶鞘通常为圆筒形,常具刺;叶柄具刺或无刺,基部常膨大呈囊状凸起(膝曲状);叶轴具刺,顶端延伸为带爪状刺的纤鞭或不具纤鞭;叶羽状全裂,羽片(或称小叶)单片或数片成组着生于叶轴两侧,线形、披针形、剑形、卵形或椭圆形,基部变狭,先端渐尖或急尖,常具刚毛;托叶鞘宿存或凋落。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同型或异型,顶端常延伸成纤鞭或尾状附属物。着生于花序主轴上的一级佛焰苞为长管状或鞘状,有刺或无刺,罕为纵裂的扁平状或薄片状;着生于分枝花序轴上的二级佛焰苞较小,与一级佛焰苞相似;雄花序通常为三回分枝,罕为二回分枝,分枝上着生小穗状花序,其上着生小佛焰苞,雄花即着生在小佛焰苞里,总苞杯状,花萼管状或杯状,3裂,花冠3裂,雄蕊6;雌花序通常为二回分枝,罕为一回分枝,小穗状花序通常较粗壮,每个小佛焰苞里除了一个杯状的总苞外,在总苞外面还套着或托着一个外总苞称之为总苞托;总苞外侧还有一个半月形的凹穴称之为小窠,里面着生中性花;雌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每个小佛焰苞内,花萼管状,3裂,花冠通常长于花萼,3裂,花萼与花冠(两者统称花被)宿存,结果时的花被(简称果被)裂开成扁平状或基部不裂而稍膨大成梗状;退化雄蕊6枚,花丝下部形成一杯状体;子房被鳞片,3室,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短或圆锥状,柱头3枚。果实球形、卵球形或椭圆形,顶端具短的宿存花柱;外果皮薄壳质,被以紧贴的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种子1颗或极少为2-3颗,长圆形、近球形或罕为棱角形或扁形,表面平滑或具洼点或具沟纹,在合点处常凹入或成小孔穴,里面充满肉质珠被;胚乳均匀或嚼烂状,胚基生或近基生,罕为侧生。

省藤

省藤(学名:Calamus rotang)为棕榈科省藤属的一种,原生于印度、斯里兰卡及缅甸,是一种藤本植物。本种也是东南亚其中一种用来制造藤具的原料,能编制成家具,包括篮子、桌、椅、手枚、伞、编织品等等。

本种基部向上生长10米后,坚韧而有弹性的茎条开始转为横向生长,直径约数厘米,可长达200米或更多。其茎极有弹性、厚度均匀,叶鞘及叶柄有成圈的倒刺,使其得以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羽状复叶互生,长60至80厘米,附有两排朝上的尖刺。

本种为雌雄异株,花簇生,总状花序为布满尖刺的佛焰苞所包裹。果实可食用,为陀螺形的鳞果,果实会渗出鲜红的树脂,成为药用的血竭。

本种的藤制品广受欢迎,价格不菲,但也很大程度上被竹子、灯心草、蒿柳等植物的编织品所取代。

白藤

白藤(学名:Calamus tetradactylus)是棕榈科省藤属攀援藤本植物,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南部及西南部、香港、海南及广西南部。越南亦产。

生长环境

白藤生长需要具有一定郁闭度的森林环境,但成藤后又能忍耐全光照条件;白藤喜温而不耐寒,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21-25℃,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15℃的年积温在6000℃以上,日照总时数1900-24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水热系数1.5-2.5,年均相对湿度在79%以上;适于白藤生长的土壤类型有黄色砖红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及赤红壤等,pH值5.0-6.4。

主要价值

白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去鞘藤茎(藤条)表皮乳白色、抗拉强度大,是编织和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用其制作的家具和工艺品畅销国际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创汇商品。

白藤的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藤器。

黄藤属

黄藤属(学名:Daemonorops)是棕榈科省藤族里的其中一个属,约115种,分布于亚洲热带的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有1种,分布于广东东南部、香港、海南及广西西南部。

形态特征

茎直立或攀援,单生或丛生,多次开花(罕为一次开花)结实。叶羽状全裂,羽片多长,叶轴顶端常延伸为具爪状刺的纤鞭;叶鞘圆筒形,不具纤鞭,有散生或成横列的刺。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外表相似,开花前为纺锤形或圆筒形,大佛焰苞(即着生在花序总梗上的佛焰苞)初时舟状或圆筒状,外面具直刺,开花后纵向劈裂或张开成扁平状并常脱落;分枝上的二级佛焰苞具不明显的极短的或近漏斗状瓣片。雄花序开花时在舟状佛焰苞组的种类中呈密集圆锥状,在早落佛焰苞组(我国不产)的种类中呈延长状、狭而直的花序,罕为铺散状;雄小穗轴通常互生二列的花,小佛焰苞鳞片状;总苞不明显,雄花单生于小佛焰苞里,花萼小,近杯状,具3齿或甚至圆筒状,花冠长于花萼,几乎裂至基部成3片,雄蕊6枚;雌花序圆锥状,常密集,或多少有些铺散,小穗轴的每朵雌花常伴随着1朵中性花,雌花的小佛焰苞短环状,极少为漏斗形;总苞托梗状,截平,或几乎没有瓣片,在其顶端着生总苞;总苞通常截平或很少为杯状;中性花的小窠明显;雌花大于雄花,卵形,花萼杯状,截平或浅3齿,花冠长于花萼,退化雄蕊6枚在基部合生成环状;子房被鳞片,不完全3室,胚珠3,基着,倒生,花柱短或圆锥状,柱头3。果实球形,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多少具喙并冠以外弯的宿存柱头,外果皮薄,被紧贴外折的鳞片。种子通常1颗,球形或稍压扁,被一层或薄或厚的肉质种皮,胚乳深嚼烂状,胚基生。

价值用途

该属中约有10多种,其果实能分泌出红褐色树脂,可作染料和中药“血竭”,如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龙血藤 Daemonorops draco Bl. 和产于马来西亚的双叶黄藤 D. didymo- phylla Becc.、小刺黄藤 D. micracantha Becc. 和短穗黄藤 D. brachystachys Furtada 等。此外,该属多数种类的藤茎如省藤属,可供编织藤器。

黄藤

黄藤(学名:Daemonorops margaritae),产广东东南部、香港、海南及广西西南部,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

生长环境

中国在23°30’N以南,年平均温度20-24.5℃ 极端低温大于-2.8℃,15℃以上的年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地区为黄藤适生栽培区。海南岛热带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下,华南地区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山地,植被为天然或人工阔叶林、次生灌丛林、杉木林或中下坡的马尾松林,土壤属砖红壤、赤红壤,其土层大于80厘米,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大于2.0%,全氮大于0.1%,全磷大于0.01%,ph4.3-6.7适宜于黄藤栽培。

医药价值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黄疸;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饮食中毒;输卵管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疮疖;烧烫伤。

蛇皮果属

蛇皮果属(学名:Salacca)是棕榈科省藤族里的其中一个属,约14种,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等亚洲热带地区。我国1种,分布于云南西部。

形态特征

植株丛生,短茎或几无茎,有刺;雌雄异株。叶羽状全裂,羽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呈S字形或镰刀状渐尖。花序生于叶间。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具分枝,着生几个葇荑状圆柱形的分枝花序;总花序梗及分枝被包于宿存的佛焰苞内;雄花成对着生于小佛焰苞(苞片)的腋部,通常伴随着有毛的小苞片;花萼和花冠管状,3裂;雄蕊6,着生于花冠管口,花丝短,基部变宽;雌花序分枝比雄花序的少,但较大;雌花成对着生或单生,比雄花大;苞片2;中性花伴随着雌花,只有1个苞片;花萼基部管状,上部3裂;花冠约与花萼等长或稍长,上部3裂;退化雄蕊6;雌蕊3心皮,3胚珠,不完全3室,被扁平、光滑或直立的带刺状尖的鳞片,花柱短,柱头3。果实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顶端具残留柱头,外果皮薄,被以覆瓦状反折的鳞片,鳞片顶尖光滑或呈刺状尖,中果皮薄,内果皮不明显。种子1-3,长圆形、球形或钝三棱形,肉质种皮厚,酸或甜,胚乳均匀,坚硬,带有从顶端孔穴深,深侵入的种皮,胚基生。

蛇皮果

蛇皮果(学名:Salacca zalacca)是东南亚地区的水果,属于棕榈科蛇皮果属,原产于印尼的爪哇岛及苏门答腊岛,也有在其他地方种植作食用。

产地生境

蛇皮果对温度要求较高,周年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截止到2009年中国华南各地零星引进种植蛇皮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

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等亚洲热带地区。

主要价值

营养:食用蛇皮果主要是吃里面的果肉,蛇皮果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也很多,另外还有以铁和钙为主的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都是人体正常运转的必备物质,因此蛇皮果就成了可以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特色水果。

功效:蛇皮果的果肉是白中带黄色,咬下去是很爽脆的感觉,而肉质很乾硬,非常的酸涩。蛇皮果果肉含对人体皮肤有益成分,印尼本地姑娘经常将它作为美容水果食用。它是水果中钾含量最高的品种之一,果胶含量也很丰富,对人脑十分有益,有“记忆之果”的美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