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手滑”转错20万给陌生人,还能要回来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手滑”转错20万给陌生人,还能要回来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31361

随着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交易便捷性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因疏忽大意导致的转错账风险。近日,临潼区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手滑"转错20万元引发的民事纠纷,为公众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

案情简介

2024年6月,远在重庆的原告李某在向他人转账时,因疏忽大意误将20万元转入身在西安临潼的被告张某的银行账户。发现转错后,李某心急如焚,尝试联系张某,但张某手机处于停机状态,李某未能与张某取得联系,便向辖区派出所报警,派出所建议李某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2025年1月,李某遂向临潼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张某返还不当得利20万元。

调解结果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王娜迅速展开调查,几经辗转终于与张某取得联系,相比李某的疏忽大意,张某却显得十分谨慎:“这张银行卡早已闲置,近期并未使用,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骗子?”

王法官充分理解张某的担忧,耐心细致地向其释明法律程序,并主动提出可由张某先到法院来对法官“验明身份”,再在法官陪同下前往银行现场查询其账户内有无该20万......至此,张某才打消顾虑,并与法官约定好查账时间。

2月13日,承办法官与张某在法院“碰面”,出示证件后,双方一同前往银行,并查询到张某账户中确实有一笔李某误转的20万元款项。随即法官与原告电话取得联系,通过微信展开调解。

最终,张某表示愿意配合法院退还李某误转的20万元款项,李某也自愿补偿张某300元误工损失,该起纠纷圆满化解。

线上交易虽方便快捷,但汇款转账时要仔细核对收款人信息、转账数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本案中,李某发现错转20万元后立即联系张某,未果后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在民警的建议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李某向法院申请保全案涉20万元款项,李某采取的补救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转错账怎么办?

当我们"手滑"转错账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1. 及时联系银行撤销转账:如果使用手机网络银行进行转账操作,发现转错了对象,务必在24小时内前往办理转账业务的相关银行机构,申请撤销该笔转账交易。一旦超过规定的时效,便无法再行撤销。

  2. 与对方协商:尝试与错误转入账户的人士取得联系,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如果对方拒绝退还所收到的款项,则构成不当得利的行为,有权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对方归还不当得利。

收到陌生转账如何应对?

当我们收到陌生人的转账资金时,该如何应对?

  1. 提高警惕:对于突然收到的陌生转账和来电要求返还的情况,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

  2. 核实信息:在转账前,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和转账记录,在确保资金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有疑问,可以向银行或警方核实。

  3. 保护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在不明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4. 谨慎处理转账请求:在收到陌生人的转账请求时,要谨慎处理,不要轻易将钱款转给陌生人,特别是对方以转错账为由要求返还的情况。

  5.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调查取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二条 【不当得利】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第九百八十五条 【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