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南正街:百年老街焕新颜
开远市南正街:百年老街焕新颜
开远市南正街是一条充满历史记忆和烟火气息的老街,经过改造更新后,以"旅游+文化+休闲+美食"为定位,成为展现开远城市魅力的新地标。
阿迷县立中学牌坊
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南正街,街口大门上"开远1931南正街"几个大字赫然眼前,行走在古色古韵的街上,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的古老街头。
南正街,一个专属的时间与地理坐标,勾勒出开远特有的老街气质与市井风韵。南正街,在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中,它浓缩了时代与城市的精髓,赋予城市专属的记忆与气质,并衍生出独有的文化气息。
对于开远人而言,南正街是一条充满历史记忆和烟火气息的老街。滇越铁路的开通带来繁荣的西方工业文明,那时的开远也成为外国人的聚集地,工业文明的兴起,也让开远有了大发展。
行走在南正街,阿迷县立中学牌坊、九天阁、四合院民居……一个个百年前的建筑,如同穿越时光,“耸立”在开远人的记忆里,成为百年南正街珍贵的底色。
历久弥新,行稳致远。百年南正街,早已人员密集、房屋老旧、设施老化……时过境迁,如何让百年南正街重焕生机?开远市秉承以文“化”城、以文“名”城的理念,开启了百年南正街的“蝶变”之旅。
如今的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以“旅游+文化+休闲+美食”为定位,以“推进棚改建设、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打造城市名片”为宗旨,还原建筑本貌,融入时尚元素,保留乡土特色,呈现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承载开远悠久历史,唤醒古老的老街记忆,打开了开远文化魅力新窗口。
老街旧巷,正如城市文化传承的毛细血管。街头巷尾沧桑间的生机,穿越百年依然温暖可亲。行走在南正街头,市井烟火与城市文脉相关,文化赓续与创意营建相连,一铺一店、一砖一石间编织出共荣共生的斑斓画卷。
在南正街更新中,开远市充分考虑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街区改造发展之间的关系,复原了清代建筑和民国风貌的街区肌理,建设了13幢古色古香的低层商业建筑,配套建设了文化馆、九天阁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九天阁、阿迷县立中学牌坊等文化遗迹得到完整保护。
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古朴与时尚,在南正街交相辉映。老城老街焕发新活力,承载起了开远的精神文脉与市民的情感归属,有效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在南正街入口处,有一处“微缩版”的开远火车站,淡黄色的明亮色调,很有法式气息,“开远至河口”的站牌,记录着开远百年的历史发展。众所皆知,开远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拥有穿城而过的百年米轨。在南正街,复原的开远火车站,见证了历史驰骋的轨迹,顺着火车轨道,听着火车轰鸣声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的开远……
秉承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原则,南正街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古建筑等文物保护单位,新建了滇越铁路历史陈列馆等文化设施,修旧如旧,新旧交融,留住了开远的历史记忆。滇越铁路历史陈列馆成了市民参观游览之地,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物件……是开远人忆往昔的信物。装饰一新的四合院民居,青瓦白墙、翘角飞檐,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这座曾经杂居的老四合院如今成了非遗技艺的传习场所,拓印、古琴、剪纸……一系列非遗项目与老房子相互交融,共同述说着传统文化与传承的故事。
更新后的南正街,充满人气,既有保留完好的古建筑,也不乏修复改造后的店铺。整条街街面宽阔,两侧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店铺,汇集了大量当地地道小吃。从特色米线、烧洋芋,到越南卷粉,南正街不仅传统,而且“洋”味十足。
漫步在更新后的南正街,“老街巷”变为“新地标”,清代风格建筑鳞次栉比,与蜿蜒幽深的巷道共同串联起承袭着开远商贸文化的老街记忆。南正街如今不仅更新了,而且还是各地游客来到开远的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