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史上最强的十二首帝王诗词 比比谁更霸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史上最强的十二首帝王诗词 比比谁更霸气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gushici/444954.html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歌无处不在,许多帝王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帝王们的文学才华,更折射出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历史地位。本文精选十二位帝王的代表作,带你领略他们的诗意人生。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垓下。英雄末路,想到自己曾经英雄盖世,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是命运不眷顾他罢了。项羽又是多情的,在英雄末路之时,他担心的是他所爱的女子将要走向何方?

千百年来,人们喜欢赞颂项羽,就是因为他在临死之前还有一丝人情味。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刘邦亲征,很快就平定了这场战争。彼时,刘邦顺路回到家乡沛县。昔日好友、尊长、晚辈共聚一堂,尽兴欢饮。

衣锦还乡本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可已经身居高位的刘邦却心怀忧虑,大风吹得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可是怎么找到勇士帮我镇守四方。

刘邦的远大抱负,对国家的忧虑,在这一首诗,尽皆体现。他终于不再是那个混迹街头的混混了。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刘彻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历来为人称道。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历来备受赞誉。

曹操(155年—220年)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所处的时代,正值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岌岌可危,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在这个乱世中,曹操披肝沥胆,建立曹魏政权。

这首《短歌行》据说是曹操南征孙权时途中所作。这首诗将曹操内心对时光易逝,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可谓不霸气。

曹丕(187年—226年)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李世民(598年—649年)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也是一位诗人,他留下近百首诗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已经成为谚语了,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出谁是坚劲的草,在激烈动荡中才能辨别谁是忠臣。

小编想,这肯定是唐太宗工作中的真实体验,关键这体验一般人也感受不到。

武则天(624年—705年)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在大家的印象中,武则天是一个冷酷狠毒的皇帝,可这首情诗却让我们看到武则天的柔情的一面,其实,她也曾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女子呀!

《如意娘》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简短的篇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黄巢(820年—884年)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这首诗是他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

对于这次落第,他非常愤慨,他将自己自比为菊花,等到秋天时,百花凋零,我独开放,到那时,满长安都是我的香味,浸透长安。不可谓不霸气!

李煜(937年—978年)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所作,上片写南唐曾经的繁华富饶,不曾经历战乱的侵扰。下片写家国覆亡的惨状。全词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了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

读这首词时,就可以感受到李煜此时凄怆无法排解的心情。

赵匡胤(927年—976年)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咏初日》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据说,赵匡胤还有一首《咏月诗》。有一天他诗兴大发,吟了两句:为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可吟完这两句,就卡住了,再也想不出来。

这两句诗,有宋一朝,无人敢接,一直到了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才接上后两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距离赵匡胤作诗时已经四百年了。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愤题和尚诘问》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

这首诗题目就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为了反驳和尚的追问。

朱元璋刚刚打败陈友谅,来到一个寺院,主持看其面非善类,煞气很重,便想化解他,打问其姓名。朱元璋在寺院墙壁上赋诗一首,大笑而去。

刚杀尽江南的百万兵,腰间的剑还透着血腥味。你这个老僧连英雄也不认得,只在这里不停地追问姓名。看来,朱元璋对自己的英雄气概很是自得呀!

朱厚熜(1507年—1567年)

《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嘉靖即位早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这首诗是毛伯温出征安南时,明世宗朱厚熜为其写的壮行诗。整首诗充满豪壮之气。士气凛然,撼动山河,明白晓畅,铿锵有力,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