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百年神药的不朽传奇!“天使药丸”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百年神药的不朽传奇!“天使药丸”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17318.html

阿司匹林,这种被誉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之一的药物,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人类对健康的渴望。从古埃及的柳树皮到现代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在止痛消炎领域大放异彩,更在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治疗等方面展现出新的潜力。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一“百年神药”的传奇故事。

阿司匹林的历史发展

阿司匹林的诞生

阿司匹林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34年的古埃及,当时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书》记录了埃及人至少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已经知道了干的柳树叶的止痛功效。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咀嚼柳树皮以治疗发热和炎症性疼痛的疗法,并给妇女服用柳叶煎茶以减轻妇女分娩的痛苦。

而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对柳树的功效也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曰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本草纲目》曰柳叶煎之,可疗心腹内血、止痛,治疥疮;柳枝和根皮,煮酒,漱齿痛,煎服制黄疸白浊;柳絮止血、治湿脾,四肢挛急。

然而在此后的几千年中,人们只知道柳树皮可以消炎镇痛,却不知道是什么物质在体内起效。直到1763年,英国爱德华•斯通牧师用晒干的柳树皮给教区内的50位患有风湿热的病人治病,并在寄给伦敦皇家会的信上讲述了他的这一发现。

  • 1828年,法国药学家Leroux和意大利化学家Piria成功地提纯出水杨苷(Salicin);
  • 1833年,柏林生物碱专家卡尔.洛维格从中分离出一种酸,并将之命名绣线菊酸——后发现此与柳树中提取的水杨酸是同一种物质;
  • 1838年,Piria从水杨苷晶体中提取到更强效的化合物,并命名为水杨酸。但是由于水杨酸会使病人的嘴巴、喉咙和胃部感到不适,病人不愿服用,所以水杨酸的应用并不广泛。

1853年,法国科学家夏尔热拉尔成功实现了水杨酸的乙酰化,并将制作流程发表到《化学与制药记事》期刊上。但由于制备过程复杂,他没有再进一步,这项研究也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到了1897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在夏尔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解决了提纯方法,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使得乙酰水杨酸的量产变得简单。

为尽快将乙酰水杨酸投入市场,同时避免竞争对手通过“乙酰水杨酸”这个名字获悉产品配方,德国拜耳公司将其起名为Aspirin(阿司匹林)。其中“a”表示乙酰化,“spir”即为绣线菊名字中的部分字母,“in”为后缀。自此,阿司匹林正式问世,成为世界上极为畅销的药物。

阿司匹林的危机

1914年,一战爆发,席卷欧、亚、非洲和美洲,拜耳公司很快成了战争的受害者,生产销售受到严重影响;1919年,德国战败,拜耳公司的海外资产(专利、商标)作为战争赔偿被胜利的英、法、美等获得,拜耳公司失去了德国之外的全部资产与市场。

同时,由于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已不是什么秘密,各个厂商除了不能将产品起名为阿司匹林外,均可生产阿司匹林。因此,各种阿司匹林的类似药物层出不穷,抢占着阿司匹林原有的市场。而“内忧”之外,还存“外患”。当时阿司匹林的主打功效是止痛消炎,但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他药物也陆续问世,如泰诺(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苯酚)和布洛芬(主要成分为对异丁苯甲酸)。与阿司匹林相比,泰诺药效更持久,布洛芬优点在于见效快,这些药物都在威胁着阿司匹林原来的“神药”地位。

阿司匹林的新生

尽管阿司匹林一度遭遇危机,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不断被开发的功效使其历久弥新,至今仍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1950年克雷文医生发现阿司匹林可能有抗血栓作用,猜测阿司匹林可能有预防心肌梗死的功效。1982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万发现阿司匹林的抗凝机制,即阻止血小板聚积,同时也发现了这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止痛消炎的作用机理,他也因此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5年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长玛格丽特宣布“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二次心梗发作”;1988年“内科健康医学研究”杂志公布阿司匹林可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1996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脏病的常规用药。自此,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重回“医药之王”的宝座。而在近些年,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结肠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在抗癌方面,阿司匹林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巨大的潜力。

从几千年前开始,人们偶然发现柳树可入药;到19世纪中叶,绣线菊中提取出的乙酰水杨酸进入了医学界的视野;再到20世纪末,阿司匹林的抗凝机制被科学家所发现,阿司匹林历经沧桑而愈显光芒。

老树发新枝

阿司匹林诞生后很快风靡全球,然而到了1971年,在解热镇痛类新药层出不穷之时,阿司匹林很难一家独大,但这时人们却发现了它的新作用。

阿司匹林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它的一些新应用,例如癌症预防、糖尿病防治、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白内障等,但这些新应用尚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才能真正得以推广。

据统计,世界上几乎70%以上的人都服用过阿司匹林,然而“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会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或其他过敏性反应;尽管阿司匹林较水杨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很多,但是长期服用仍然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和溃疡,因此阿司匹林的服用时间最好在饭后或与抗酸剂同时服用,本身就有溃疡的患者更应该慎用或者不用。

阿司匹林的未来发展

阿司匹林的市场

首先是阿司匹林在国内外的消费市场:20世纪80年代,阿司匹林占美国解热镇痛药市场的50-60%,其中1/3用于抗风湿治疗。90年代初,其他解热镇痛药的崛起,挤占了阿司匹林的部分市场份额,使其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最近几年又不断上升。

目前阿司匹林占美国解热镇痛药市场销售额的25%-27%,扑热息痛占45%左右,布洛芬占23%-25%,其他解热镇痛药占5% 左右。据零售额统计显示,近几年美国市场上阿司匹林是唯—个销售额增长的解热镇痛药产品。90年代中期,美国阿司匹林销售额为5.5亿美元左右,到20世纪末,销售额到达5.8亿美元左右,年均增幅约为0.9%-1.1%,而同期其他解热镇痛药销售额下降或持平。

其次是国内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阿司匹林年消费量一直占世界消费量的7%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最近几年我国消费量有所增长。特别是阿司匹林制剂的市场销售额有了较快的增长,2000年我国阿司匹林片剂产量到达100多亿片。但是,增长的大部分是防治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市场的阿司匹林消费量增长幅度不大。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环保治理费用、劳力费用等不断增长,不愿意生产阿司匹林这一微利产品。美国近年生产的阿司匹林已大幅减少,转而向国际市场上购买,使我国阿司匹林出口美国的数量大幅增加。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阿司匹林生产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强。今后我国将成为世界阿司匹林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和出口量都会不断增加,发展前景看好。

小结

阿司匹林由于其出色的镇痛消炎效果,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深受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抚慰。尽管也曾经历过一段低潮,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作用机制的厘清,阿司匹林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重获异彩。直至如今,对阿司匹林的作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展,在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科学的发展总是一脉相承的,前人的成果就是后人前进的基石,阿司匹林的制备正是多位科学家们在几十年间去粗取精不懈努力才研究出来的;而各领域之间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了解各种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之间的关联,就绝不可能有阿司匹林新功效的发现。但世间万物有利有弊,在赞叹阿司匹林优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副作用,决不能盲目服用,得不偿失。只有当人们对各种药物的理解越来越全面,才有可能规避风险,使药物发挥其最佳的功效。

文章来源:晨株洲,护士网,药渡Daily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