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创新之处解读
李白《蜀道难》创新之处解读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展现了李白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蜀道难》的创新之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蜀道难》被选入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单元,体现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这首诗,不仅要了解其艺术特色,更要领悟李白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人生情怀。
乐府诗的创新
唐代以前的乐府诗语言简短且单薄乏力,而李白在语言刻画上不拘泥于乐府诗的规范形式,而是用其独特的构思和内在节奏引导豪迈奔放的情感宣泄出来。形成回肠荡气、变幻莫测的艺术氛围。这种爆发出来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气魄傲岸的宇宙境界,正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基点。同时,李白也将个人的气质融入到了诗词之中,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动感,无论是韵律和雄放的情感都深沉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想象力的展现
李白的想象力源于现实。没有川蜀道路的险要就不会有任何生动的想象,也不会让川蜀之道丰富多彩。作者的想象十分的夸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面对蜀地的高峰就算是驾着六条龙的太阳也只能绕道而行,而下面又是曲折回旋奔流不止的河水,这充分说明了李白的想象力宏大没有任何的羁绊,而接下来又说就算是一飞千里的黄鹤和敏捷的猿猴也为蜀地的高山犯愁。李白用太阳来形容山之高,用河水来抒发对蜀道的敬畏。此时学生的脑海中不难形成壮美的自然风光。
其次,作者的想象是从未知出发过渡的。如接下来写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将曲折的山峦写的就好像是在仰视天上的星宿,用天地日月与蜀道的距离来刺激读者的感官,这是任何人都没有过的体验。从旅行者的角度来体验蜀道难又会发现,文章中像是出现了一位愁容满面的旅行者正在接受李白这位有经验者的劝导。作为李白故乡的蜀地,李白知道蜀道之难,正是如此,才让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描写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山峰、瀑布、枯松等真实景物又给蜀地赋予了壮观的想象色彩,让自然的神韵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现实与想象的彩带。天上人间无不澎湃着作者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心理。同时诗人以对剑阁的担忧来联想守卫剑阁之人的重要,思维跨度之大正是主题思想的延伸,这种担心也是一种讽刺,给我们留下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想象是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想象是人在脑海中将现实的东西进行加工的过程。可以抽象的将具体事务变成抽象虚幻的事物。作者正是用了抽象的想象力将传说、夸张、比喻融合在一起,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造就出一片浩瀚的飘渺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世界。教学过程中,从诗歌的想象出发,让学生了解并分析文本,在审美的过程中积累,借此来提升想象能力,这才是阅读鉴赏文本的核心。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感知中走进李白的艺术世界,让学生从欣赏中领悟浪漫主义诗风的夸张想象。要读懂诗歌首先要读出诗人的气质,将诗歌的内容与诗人的独特气质融合在一起。而欣赏诗歌就是要读出诗歌特有的风格,掌握并连系诗歌的章法和诗人独特的个人气质。贺知章在读了《蜀道难》后称李白为谪仙,可见此诗的不平凡之处。
通过分析诗歌的个性创新点和表现手法中彰显的想象力,说明诗歌阅读教学与鉴赏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分析文本变化的过程。更要注重诗歌本身独特的构思和手法。只有多角度理解文本,学生才能认识诗歌的个性美,才能走进诗歌内蕴并完成与诗人心灵的对碰。同时,也要秉承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将学放在主导地位,让自主成为一个主体贯穿整个诗歌鉴赏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