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总动员防沙治沙“火力全开”
全民总动员防沙治沙“火力全开”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沙化面积约为全国的20%,担负着国家“三北”工程六期沙化土地治理60%的任务量,在“三北”工程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中占了“两个半”,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
今年,内蒙古将高质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当前,治沙大会战充分调动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防沙治沙,通过“土办法”和“黑科技”科学治沙,坚持一域一策、因地制宜,确保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系列新闻述评《感恩奋进 绿色发展进行时》第三篇《全民总动员防沙治沙“火力全开”》。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杜尔基镇亚门毛杜嘎查5039亩裸露沙地治理现场,村民们正按照行距一米、株距60公分的标准进行栽苗,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
“不光是参与,同时我们还一天能挣150到200块钱的生活费,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双赢的事儿。”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号角吹响以来,兴安盟动员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当中,构建起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新格局,实现治沙增收双赢。
“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可以说,防沙治沙,是持久之战,也是人民之战。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的治沙现场,50多名农牧民正在铺设草方格。这3300亩沙地将在40天内铺设完成。
“这次我们是其甘嘎查党支部引领下,以老百姓土地入股的方式治沙,第一部分是我们种稻草格,每人每天300多块钱的收益金,受益是51户325人,后续我们就是巩固三年,栽柠条、栽黄柳,还有踏郎。”
要完成艰巨的治沙任务,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和适应治沙新形势的政策举措。政府出钱投资建设,农牧民家门口就业,以工代赈创新了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机制。
“明确了以工代赈怎么办、谁来干、钱怎么办等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多元治沙机制鼓励下,越来越多企业和社会组织、专业团队正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沙地治理中。蒙草集团作为一支专业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到多地的防沙治沙攻坚战中,通过创新机械、播种方式广泛应用于科尔沁沙地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正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开展沙地治理工作的蒙草集团事业部总监奇达木尼说:“集团发挥科研技术,创新产品,做好技术、产品、质量综合服务,运用科技力量助力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防沙治沙需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在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今年与中央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治沙队所过之处,整齐划一、经纬分明的网格沙障就嵌在了绵延不断的沙丘上,牢牢锁住了漫漫黄沙,为广袤的沙漠增添了无限希望。
全民战役全民参与。各地积极拓宽防沙治沙融资渠道,引领更多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同时,三大标志性战役各战区纷纷开展联防联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久久为功换来绿水青山。据最新监测数据统计,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双减少”。
2023年,内蒙古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51%。2024年截至5月底,已经完成防沙治沙702万亩,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生态经济研究会会长金良认为,内蒙古全方位调动企业、农牧民和社会组织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既要完成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这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又要让它成为发展工程、富民工程,既治了沙、又发了绿电、还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赢”。
首先,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区,横跨三北,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顶层设计谋划和系统治理,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生态工程,从内蒙古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去统筹考虑防沙治沙工作;第二个,要做到因地制宜,对东部地区的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防沙治沙要展开歼灭战,对中部地区的毛乌素沙、库布齐沙漠要实施攻坚战,也就是说加快沙化土地的治理,而对于西部地区大沙漠集中分布的地方,实施好阻击战,通过对山地、山脉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对大沙漠起到阻击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因地制宜地的治理;最后,防沙治沙需要多个主体的同时参与,有政府的引导与统筹谋划,企业的资金投入、产业结合、效益产出,“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调动农牧民积极参与治沙,形成自上而下、科学有效的整体治理格局。同时,要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注重科技力量在防沙治沙攻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结以上几点,内蒙古的防沙治沙任重道远,我相信内蒙古的防沙治沙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