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盛行三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何到了清朝这里玩不下去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盛行三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何到了清朝这里玩不下去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GCTJH9C05567BF9.html

自古以来,中国的皇位继承一直沿袭着"嫡长子继承制"这一铁则。从西周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历经三千年的沉淀,嫡长子继承制早已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土壤之中。可是为什么到了清朝,这个盛行了三千年的制度却突然"玩不下去"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古老而又根深蒂固的制度在清朝时期不得不被抛弃?让我们一探究竟。

嫡长子继承制的由来及其重要性

嫡长子继承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周公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指的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在那个时代,一夫多妻制盛行,除了正妻之外,还有许多侧妻和妾室。为了避免皇位继承人产生争议和纷争,周公旦明确规定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

这一制度的确立,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确立了皇室血统的纯正性,避免了私生子或庶出子窃取皇位的可能。其次,它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继承顺序,免去了皇帝在子嗣之间选择继承人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它为王朝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从西周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成为了古代王朝延绵不绝的重要法则。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秦汉魏晋,再到隋唐五代,这一制度都得到了坚守和遵循。即便是在一妻制的明朝,嫡长子继承制也未曾被废弃。可以说,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

嫡长子继承制在历朝历代的执行情况

虽然嫡长子继承制自西周开始就已确立,但在后世的执行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曲折。有时皇帝会因为某些原因而背离这一制度,导致王朝更迭时出现动荡和纷争。

其中最著名的一例,莫过于汉武帝时期的"昭阳之难"了。汉武帝在位期间,一直未立储太子。直到晚年,他才将侄子刘徇立为太子。然而,汉武帝的长子刘扆对此深怀不满,认为太子之位理应由自己继承。于是,在汉武帝驾崩后,刘扆和刘徇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攻伐,最终导致了"昭阳之难"这一惨剧的发生。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则发生在唐朝。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深受武则天的宠爱,一度想要废黜太子李重润,将皇位传给武则天的儿子李旦。好在最终李治还是回心转意,没有做出这等荒唐之事。不过,在武则天后来夺取皇位期间,她却将李重润赐死,另立其子李旦为太子,最终成为唐中宗。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严重违背。

当然,在历史长河中,也不乏一些皇帝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例子。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就曾下令规定:"今后皇位嫡长子继承,无论嫡长子有无才能,皆不得废黜。"这一规定在明朝一直得到了遵循,直到明朝覆亡。

总的来说,尽管嫡长子继承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动摇,但它作为一种传统,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各朝各代的尊重和坚持。这种制度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符合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家族观念。

清朝时期嫡长子继承制的破产

尽管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但到了清朝时期,这一古老的制度却开始出现了裂痕。清朝前期,皇帝们还在努力坚持这一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嫡长子继承制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最早打破这一制度的,是清朝第一任皇帝努尔哈赤。他原本是想延续明朝的做法,将自己的长子褚英培养为储君。然而,褚英性格暴躁,做事乖张,很快就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最终,努尔哈赤不得不将褚英幽禁,并未立储太子。

在努尔哈赤之后,其子皇太极登基,但他在位期间也未曾立储。直到皇太极驾崩,皇位才经过一番争夺,最终由其子福临继承。不过,福临英年早逝,在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一开始是想恢复嫡长子继承制的。他的长子胤禛自幼就被视为储君,受到了极其重视的教育培养。然而,胤禛性格孤僻怪异,根本无法胜任储君的重任。康熙对此深感失望,最终在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四子胤祥。

就在人们以为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彻底破产之时,雍正皇帝却又重新坚持起了这一制度。他登基后,立刻将自己的长子胤祯立为太子,并对其倾注了全部的期望。不过,胤祯的表现也令雍正大失所望,最终被废黜为庶人。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曲折,清朝皇帝们终于意识到,嫡长子继承制已经行不通了。于是,在雍正之后,清朝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秘密立储"制度,彻底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

秘密立储制度的优势

面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种种弊端,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创立了一种全新的"秘密立储"制度,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

所谓"秘密立储",就是皇帝在有生之年,秘密选定一位皇子作为储君,但不对外公布。等到皇帝驾崩之后,储君的身份才会对朝野大臣们公之于众。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避免储君在皇帝有生之年就受到朝野权贵的拥戴和勾结,从而防止了权力争夺的发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