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达·芬奇的肖像画杰作
蒙娜丽莎:达·芬奇的肖像画杰作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一幅肖像画杰作。这幅画作现收藏于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卢浮宫,尺寸为77厘米×53厘米,采用油画(木板)的形式。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达·芬奇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这幅画作成功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以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这幅画作是意大利最早的一幅半身画像,画中人物坐着并把交叠的双手搁在座椅的扶手上,从头部至腰部完整地呈现出半身形体,一改早期画像只画头部及上半身、在胸部截断的构图,为日后的画家及摄影师树立新的肖像图基本架构。
达·芬奇使用金字塔结构来将画中的女士简单而充满地放置在画中。她的叠在一起的手构成金字塔前方的角。她的胸部、颈部和面部焕发出与她的手同样的柔软的光芒。这些有机部分的光芒的变化显示出肉体的丰满和柔润,包括上述的笑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这个笑容理解为画家对他母亲的性感的怀念。其他人将它描写为天真的、诱媚的或甚至于出神的或悲伤的。应该指出的是达·芬奇当时的肖像画多半带有这样的微笑。
神秘的蒙娜丽莎除了以其微笑著称,画中人物的眼神也相当独特。无论你从正面哪个角度赏画,都会发现蒙娜丽莎的眼睛直视着你,这使人感到蒙娜丽莎的眼睛仿佛是活的,会随着观众的视角游走,并对所有观众抱以永恒的微笑。
一些学者试着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人对这个微笑的感觉不同。这些理论有科学性的,也有的从蒙娜丽莎的实际人物和感觉出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只有在斜眼看的时候才看得出来。还有人认为这个微笑如此捉摸不定因为它利用了人的视觉中的干扰。提出蒙娜丽莎是米兰公爵夫人的理论的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如此悲伤因为这位公爵夫人本人的生活很悲伤,因为她的丈夫如此有权势、是个酒鬼和经常打她。这为公爵夫人自己曾说她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妻子”。
虽然这幅肖像的手法简单,但人与背景之间的和谐使这幅画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分析得最细致的一幅画。画中妇人的头发与衣服的曲线与背景中山谷和河流的弯曲相称。整个画的和谐性体现了达·芬奇对人与自然界的联系的观念,使这幅画成为达·芬奇的世界观和他的天才的永久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