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要点及适用条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要点及适用条件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854040795000765

东北地区近年来频繁出现异常气候,如早春低温、播期干旱等,同时玉米生产中化肥与农药施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病虫草害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一种以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为核心的技术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优化集成耕作栽培、养分调控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为东北雨养区春玉米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概述

针对东北地区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异常气候,如早春低温、播期干旱等,以及玉米生产中化肥与农药施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病虫草害频发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方案以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为核心,通过优化集成耕作栽培、养分调控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构建了东北雨养区春玉米精播密植秸秆深还地力提升的技术模式。

通过采用秸秆粉碎机,我们将摘穗后的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于地表,随后进行翻耕入土。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将秸秆的营养物质完全保留在土壤中,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减少病虫为害。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该技术实施后土壤有机质增加了5%~10%,氮肥的平均利用率提高了8%以上,生产效率提升了20%,并且实现了节本增效8%以上的显著效果。

技术要点

秸秆翻埋

在玉米进入完熟期后,我们使用大型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并同时粉碎秸秆(长度控制在20cm以内),使其均匀抛撒于田间。随后,采用液压翻转犁将秸秆翻埋入土,确保动力达到150马力以上,行驶速度维持在610km/h,翻耕深度控制在3035cm。这样,秸秆被深翻至2030cm的土层中。翻埋完成后,我们用重耙耙地,耙深控制在1618cm范围内,确保地表平整且不漏耙、不拖堆。

若作业后地表未能达到待播状态,我们会在春季播种前进行二次耙地。在土壤含水量为22%24%时,镇压强度应控制在300400g/cm2;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2%时,镇压强度则增加至400~600g/cm2。

播种管理

接下来是播种管理环节。

播种。在秋季秸秆深翻还田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圆盘轻耙压一体整地机进行整地,以打碎中、小土块,使土壤达到待播状态。当土壤5cm深处地温稳定在8℃,且耕层含水量约为20%时,我们抢墒播种,以确保全苗。

播种密度。针对不同肥力地块,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种植密度。低肥力地块推荐种植密度为5万至0万株/hm2,而高肥力地块则适宜种植0万至0万株/hm2。

品种选择。我们优选穗位较低、抗倒防衰且适合机械收获的中晚熟品种,以满足种植需求。

养分管理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我们制定了合理的施肥方案。建议纯氮(N)的施肥量为180至220 kg/hm2,五氧化二磷(P2O5)为50至90 kg/hm2,氧化钾(K2O)为60至100 kg/hm2。其中,40%的氮肥与全部磷、钾肥应作为底肥进行深施。

追肥。在封垄前、8至10展叶期(拔节前),我们追施氮肥总量的60%,以满足玉米生长的营养需求。

除草管理

封闭除草。若雨量不足,我们推荐使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及乙草胺乳油进行苗前封闭除草,以减少杂草对作物的竞争。

苗后除草。若苗前除草效果不佳,可在苗后追加除草措施,如使用烟嘧磺隆、苯唑草酮等药剂,与唑嘧磺草胺、硝磺草酮·莠去津、溴苯腈等混用,以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

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防治。在7月初,我们通过释放赤眼蜂或应用无人机投放球孢白僵菌颗粒剂等技术措施来防治玉米螟。

黏虫防治。我们按照药剂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喷施丙环·嘧菌酯+氯虫·噻虫嗪等药剂来防治黏虫,以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

收获环节

在玉米生理成熟后的7至15天内,我们适时使用玉米收割机进行晚收。此时,籽粒含水量约为20%至25%,为最佳收获期,同时确保田间损失率、杂质率和破损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

适用区域或条件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东北雨养区,特别是春玉米生产中化肥与农药施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病虫草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通过优化集成耕作栽培、养分调控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该技术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春玉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该技术模式特别适用于东北雨养区的春玉米生产,尤其是那些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且土地平整、黑土层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的地区。在操作时,需确保秸秆深翻还田工作在秋季收获后及时进行,以避免春季动土散墒。同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即在收获后至上冻前的这段时间内进行深翻,并避免在土壤水分过高时进行,以防土块过大或土壤过黏,影响春季整地效果。此外,在秸秆深翻的条件下,还需特别关注玉米生长期的杂草控制,以保障玉米苗期的健康成长,并降低中后期病虫害的风险。

典型案例

技术名称: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

示范基地: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

示范规模:3万亩

在传统耕作模式下,秸秆处理往往需要经过打包、灭茬整地、镇压起垄等多个步骤。而采用秸秆深翻还田技术后,这些步骤得到了简化。秸秆在收获后直接通过液压翻转犁进行深翻深埋,随后进行耙地和压地平整耕地即可。尽管这种技术的农机耕作成本略高于传统模式,但长期试验证明,其增产幅度超过10%,经济效益显著。2018年的试验数据显示,采用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模式,成本为5400元/hm2,平均产量约为11000 kg/hm2,纯收益达到11115元/hm2。相比之下,传统耕作模式的农机耕作成本约为5200元/hm2,平均产量为10000 kg/hm2左右,纯收益为9800元/hm2。因此,采用新技术可实现平均增收1315元/hm2,增收比例约为4%。

补水装置的应用

在采用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过程中,补水装置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补水装置,可以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水分补充,从而促进其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同时,补水装置还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和玉米生长需求进行智能调节,实现精准补给,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赤眼蜂田间高效投放技术

在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赤眼蜂的田间高效投放技术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赤眼蜂在田间的存活率与繁殖效率,进而增强其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控效果。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玉米的产量与品质,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液压翻转犁的应用

在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推广中,液压翻转犁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机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高效且精准的翻转能力,使得玉米秸秆能够被均匀且深埋入土壤中,从而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玉米生产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