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大盗孙殿英究竟是怎么死的?
东陵大盗孙殿英究竟是怎么死的?
在军阀辈出的民国时代,孙殿英不管从军队数量、个人威望或是控制的地盘来看,他都算不上什么大军阀,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军痞而已。但因为盗掘清东陵,他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大名。那么,这位东陵大盗究竟是如何走向生命的终点的呢?
在军阀辈出的民国时代,孙殿英不管从军队数量、个人威望或是控制的地盘来看,他都算不上什么大军阀,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军痞而已。
因为,在孙殿英最显赫时期,他手上也就一个军的兵力,至于实际控制的地盘,几乎没有,他通常都是挂靠在大军阀手下混日子。
从这层意义上说,孙殿英其实就是民国众多军阀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这样人在民国,那不说有上千,上百个还是搓搓有余的。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们这种小角色,其实是很难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
但问题是,孙殿英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大名,只因为他盗了清东陵。
虽然,孙殿英因此被人们骂为东陵大盗,但却因此被后世人所熟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一笔非常划得来的生意。同样也正应了那句话,大丈夫如不能青史留名,那就遗臭万年。诚如,孙殿英也不负来人世间走了一场!
当时,在清东陵被盗后,满人哗然。部分旗人团体,以及逊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的溥仪等满人都集体上告到蒋介石那里,要求严惩孙殿英。
但是,孙殿英用清东陵偷盗出来的财宝上下打点,包括打点给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宋霭龄、戴笠、阎锡山等人,最终这个事情还是不了了之。
后来,孙殿英抱上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大腿,在他们的推荐下,他被提任为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再后来,冯玉祥、阎锡山与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孙殿英也率军出征,驻扎在皖北布防。结果冯玉祥和阎锡山战败,孙殿英所部也被蒋军击溃,张学良则趁机将孙部收编为第四十师,孙殿英任师长。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殿英升任第四十一军军长。1933年2月,日军三万余人向热河进攻,孙殿英奉张学良之命率第四十一军由山西驰援热河,向赤峰前进。最终孙殿英部与日军作战十余日后,因战败而后撤到察哈尔,孙殿英的部队也因此遭到很大损失。
等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殿英经戴笠引荐见到蒋介石,从此转投到蒋介石旗下,而蒋介石也给了他一个暂编第五军的番号,孙殿英感激地称蒋为“再生父母”。其后,孙殿英率领他的新五军在河北、豫北多次与日军作战,打死了不少日本军人。
再等到1943年4月,日军出动二十万人进攻太行山区,孙殿英的部防地不幸被四面包围,无奈之下,孙殿英率部投降日军,之后日军将他送到新乡,并在新乡设伪新五军司令部,由孙殿英出任副总司令,至于孙殿英的军队,日军给了他们一个“第二十四集团军”的番号。
其后,孙殿英就成为一名光荣的汉奸,他开始配合日军多次和中国军队作战。但等到日本投降后,孙殿英又转身向蒋介石投诚,摇身一变,变为“国民党先遣军”,被改编为新编第四路军,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打内战。
等到1947年春,解放军围攻河南汤阴,孙殿英则奉命驻防汤阴,双方在此展开了大战。最终孙殿英战败被俘,被解送到河北武安县战俘营。当时,我党念及孙殿英在抗战时期的英勇表现,对他非常宽待,特地批准他带一名卫士照顾其生活。
最初,孙殿英劳动还是比较积极,但后来就不行了,甚至一度企图越狱,未得逞。此后他整日抑郁寡欢,加上他吸食了几十年的鸦片,患上了当时属不治之症的烟后痢。于是在这一年的秋天,身患多种病症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病重死去,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