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格外的活法>:十二种非传统的生命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格外的活法>:十二种非传统的生命选择

引用
1
来源
1.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2524006824/967149a8019017aw8

《格外的活法》是日本作家吉井忍的新作,通过十二个独特的人生故事,展现了在主流之外的另一种生活可能。这些故事不仅让人感受到勇气与智慧,更启发我们思考生活的本质与价值。

快过年了,想在2025年伊始给大家推荐老朋友吉井忍的一本新书《格外的活法》。
吉井忍的上一本书《东京八平米》,收到了很多的好评,这本《格外的活法》是吉井忍这几年工作的成果,“格外”指的是规格之外,也可按照英文(extra-ordinary)理解为“十分厉害”的意思,是一部以访谈形式记录的十二种不同人生的非虚构作品,讲述一些不同于主流轨道的人生选择。



乌拉拉的zine角落

乌拉拉店里靠后的角落挤满了这些冲绳相关的旧书

吉井忍通过长达七年的跟踪采访,捕捉了一些人在日本社会变迁中的经历:
有人早上起床在东京街头回收垃圾,晚上在剧场讲段子引得众人发笑,提醒我们“世上没有所谓的垃圾,但一旦扔掉,它就变成垃圾了。”
有人离开日本面积最大的书店,在南方小岛开了家日本面积最小的旧书店,发现“一旦离开公司职员身份,我真的就一个人了”。
有人用19年盖一栋楼,从自己动手浇灌混凝土开始,在只鼓励人成为“消费者”的社会当一个“创造者”。
有人40多年没上过一天班,开着车满世界跑,拍年轻人的蜗居或当地人羞于拿出手的魔幻建筑……
因为采访跟踪的时间足够长,也能看到其中一些人状态和心境的改变,以及时间留下的痕迹。

吉井忍说:「若被问及其中一个人代表着什么,我只能说不代表什么。每一个人都不是『奇特人物』,也不太会是家长给孩子做榜样的人物,因为她/他们并不在主流赛道上。但不在那个赛道上不意味着无路可走,她/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活法,不单是活出自己,与其同时用心固守自己的底线、守住尊严。反过来说,留住自己尊严的过程,逐步塑造出现在的她/他们。」

书中这些过着主流社会中「失败」生活的人,却让我感觉到十分亲近,因为从她/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些让人觉得珍贵的东西:譬如不重视效率而重视个体,譬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感。但这些品质并非与生俱来,这些价值也不是作出抉择之后立马就能得到的,如同吉井忍所说,这些是在选择一种生活后,在具体而实在的日常经历中,在一点一滴积累和固定的生活方式中获得的,而这些又反向塑造着她/他们自己。

想起了书中一位二手书店的店主宇田智子,「因为绝望」,她辞去了东京大书店的安稳工作搬到冲绳,接手了一家只有5.5平方米的二手书店。刚开始,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小小的书店没什么客人,冲绳的风土人情也和东京截然不同。但她想,再坚持看看吧,我还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里呢。

每天清晨,宇田智子拉开书店的铁门,摆好书架,与市场里的摊贩打招呼,帮助客人寻找绝版书籍,联系出版社——这一切看似微不足道,却让她开始感受到与这片土地和周围人群的联结。她推广冲绳本地出版的、介绍当地的书籍「县产本」,渐渐地,这家小小的书店成为连接当地文化与人情的重要一环,她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吉井忍写:「宇田智子擅长与自己对话,大部分的人选择右边的时候,她会停下来问自己是不是想去左边。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时,她不会苛刻要求自己或过于自卑,而是伸出触角,与别人建立连接,慢慢向下扎根。我认为这也是『格外的活法』所需的素质。它不是一瞬间下大决心的冲动或激情就会成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让我再描述,我会觉得,这是一本「勇气之书」。它不讲成功的大道理,也不教人如何更好地生活,但却能让人莫名生出一些勇气,觉得这个世界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即使在逆境中,人生也还有很多的可能性。

书中还有一位搞笑艺人泷泽秀一,因为演出无法带来足够的收入,他开始兼职做垃圾清运公司职员,负责垃圾回收,这种两栖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最开始,他为这份工作感到羞耻,不敢告诉别人,后来逐渐地,他慢慢喜欢起这份清运和整理世界的工作。在演出时观众冷场,他会非常可爱地跟自己说「没关系,明天还要去回收垃圾呢。」在干垃圾回收时,他又将遇到的不愉快的事儿当作漫才的材料,在舞台上吐槽。

他们人生的问题,并不会完全因为逃出主流而自然而然地获得解决,这中间仍然会有失落、沮丧和反复。可是「总的来说心里多了些空隙,可以活得轻松点了」。

选择写这些人物,也多少是源自吉井忍自己的经历。大学毕业后,她出国游荡各地,不买房不上班,甘愿落后几圈并用自己的节奏慢跑,她来中国留学,从零开始学中文,在成都的茶铺与人攀谈,去法国南部务农,与土地和植物做最简单的交流,「从北京回到东京的我发现,面临高度老龄化和贫富分化的日本社会,越来越没有余力接纳我这种『无用之人』,能跑的路也越来越窄。然后又过七年,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跳出胜负束缚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也是我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一直留在心里的问题。」

但在采访结束后,她却觉得自己暂时不那么急着寻找答案了。这个世界可选择的路或许真的变窄了,但重要的是「还可以走」。生活在不确定性中也是一种能力。

吉井忍老师曾为多抓鱼的朋友们写过一封小信介绍这本书,两年过去了,吉井忍老师仍然很温暖地给朋友们送来了新年祝福,一个遥远时空的call back。这封小信也将以纸质的方式附在首批购买的《格外的活法》中赠予大家(前2500本)。以下是她的来信全文:你好呀,最近可好?这里刚过元旦,今年我不回家(感觉在东京有不少就这么过年的),在朋友开的小店简单庆祝一下,其他时间照样去健身房、在家办公或看书。对我来说,元旦和春节之间的这段时间有点像悬停在空中,明明迎来了新的一年,但我心中的另一方,也就是中国,还在年终岁末的阶段。这也好。每逢元旦我会雄心勃勃,还做出几个宏大的计划,却往往在随后的一两周快速发现它的不可能性。没关系,调整步伐,过完春节才是真正的开始。《格外的活法》是这几年我在日本采访的结果。其实我一直觉得,采访是一件有些自私的行为。我虽然尽可能把当时的氛围,包括对方说的话、语气、眼神或声音都展现在文字里,但难免有被割爱的一部分。而回顾每个人的采访、回忆起她/他们时,我靠的就是这些小的部分。所以反过来,我在翻阅本书文稿时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新鲜感:原来还有过这样的对话!在迎接新年之际,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一样有定各种目标的习惯。若是,书中某些人的一句话或选择或许可以引起启发。她/他们的性格当中,总有我很向往的那么一部分。当然,看这本书未必要那么认真,看看在日本除了上班或理财之外还能有什么样的活法呢,也应该挺好的。过完年,等机票价格稳定一点我一定会来中国。希望未来某一天能到你所在的城市,走走看看当地的生活,听听大家的故事。预祝新年快乐。吉井忍收到吉井忍的新年问候,同时也能感受到她的笃定和温暖。每个人的「格外的活法」都是自己的选择,有些选择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点「笨拙」,但它们共同拼成了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生活的缝隙和褶皱或许意味着另一条更为自由的道路。吉井忍在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在日本流行过『扭蛋游戏』这个说法,这是一种比喻,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家庭、时代或社会,或者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长相或身体,就像玩扭蛋游戏一样,根本无法做选择。我感觉这个比喻过于轻盈,但不得不承认一方面的真实性。那么,如果一种人生是随机抽中的,我们是否应该更用力想象另一种人生?那是我很可能抽到的另一种人生,跟现在的自己一纸之隔的另一个自我。」阅读这本书,也像是在想象另外的人生,想象「如果……」,不用那么急着寻找答案,给自己留一些自由思考的空隙,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椅子,「面向人生,继续提问,继续追问。」

朋友们,新年快乐!
带《格外的活法》回家迎接新的一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