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购房及借贷换贷重出江湖,“高评高贷”是否合法?
零首付购房及借贷换贷重出江湖,“高评高贷”是否合法?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购房压力的增加,“零首付”购房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不少房产中介和开发商以购房者名义发布了“零首付拿下人生第一套房”等广告,吸引了诸多关注。这种购房方式听起来确实诱人,但其背后的风险和法律问题却不容忽视。
零首付购房的形式
目前市场上的“零首付”购房主要有两种形式:
开发商或中介垫付首付:在这种操作模式中,开发商或中介先替购房者垫付首付款项,购房者在后续的还款过程中逐步补齐。这种方式表面上降低了购房门槛,但购房者实际上是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承担了更高的购房成本。实际上,购房者不仅要偿还贷款,还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和利息,可能使总购房成本大大增加。
高评高贷:这种方式即通过将房价虚高评估,从而获取更高额度的贷款,返现金用于支付首付款。这种操作看似解决了首付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实际上是通过虚假的评估报告将贷款金额提高,存在明显的违规风险。该方式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贷款风险增加,还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政策和风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通知,首套住房商业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15%。这意味着“零首付”购房实际上违反了现行的政策规定,因此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首先,高评高贷的法律风险显而易见。这种操作本质上是通过虚假的评估报告来欺诈银行,获取超出房屋实际价值的贷款,可能涉嫌金融诈骗。银行一旦发现这种行为,不仅会追究法律责任,还可能要求购房者立即偿还贷款,导致购房者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其次,购房者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通过“零首付”购房的人群往往是因为资金紧张而选择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实际上将购房压力和风险转嫁给了购房者。一旦房价下跌或购房者收入减少,无法按时还款,购房者将面临房屋被拍卖、信用记录受损等严重后果。
监管措施与购房者的理性选择
面对“零首付”购房和“高评高贷”的现象,政府部门已经高度关注,并发布了警示文件提醒购房者理性对待。这些文件不仅对违规操作进行了明确界定,还对购房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购房者应当量力而行,避免被所谓的“零首付”欺骗。在购房之前,务必详细了解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避免陷入违规操作的陷阱。同时,购房者还应当合理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确保在不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范围内购房。
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确保购房者权益。这不仅包括对“零首付”购房和“高评高贷”等违规操作的打击,还应包括对市场信息的透明化,提高购房者的知情权。此外,对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商的资质审核和行为监管也应当进一步细化,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论
总的来说,“零首付”购房和“高评高贷”虽然看似解决了购房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其背后的法律和财务风险不可忽视。购房者应当理性对待,不要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务必量力而行,避免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购房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购房者的住房梦。
本文原文来自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