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青年激活“三步走”计划,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多元参与
实施青年激活“三步走”计划,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多元参与
东湖高新区一直高度重视党建创新,连续7年实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2023年,组织部从140个申报项目中选取了35个项目予以立项。一年来,共开展了7次培训、2次全覆盖实地走访,初步形成了“立项辅导、过程跟踪、结项提升”的培养体系,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13个。这些优秀成果聚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领域、难点问题,创新探索出一系列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光谷先锋”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对这些案例进行展示,供各单位学习借鉴。
实施青年激活“三步走”计划,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多元参与
花山街软件新城智慧社区党委
摘 要:
东湖高新区软新社区党委立足产城相融的区位优势和居民结构年轻化的特色优势,结合中央省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坚持党建引领,实施“青年友好、青年凝聚、青年有为”三步走计划,拓展青年服务项目,营造青年活力场景,不断凝聚青年居民骨干,发挥青年特色优势,探索青年与社区共成长体系、青年与家庭共参与模式,激活社区治理全龄参与的积极性,探索党建引领建设“青春社区”的软新路径。
案例背景
(一)新形势呼唤“新思路”
2022年,中央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提出不断提升青年在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软件新城智慧社区毗邻武汉花山软件新城,是典型的产城融合型社区,社区35岁以下居民占比达41%且大都是软件新城企业的职工,整体文化素质较高。
(二)新问题需要“新举措”
由于受到时间、环境、氛围、政策、家庭等因素限制,年轻人参与社区活动普遍较少,在社区很难听到青年声音,而“有闲”的老年人则成为社区参与的中坚力量,从社区党员到楼栋长,从志愿者到文体人员,无不例外呈现“老龄化”特征。
(三)新使命亟待“新方案”
今天的社区治理已经进入到精细化治理阶段,“全龄参与、人人享有”是实现更高水平公共服务、更高效能社区治理的基本遵循。在这个新常态下,软新社区充分用好产城相融的区位优势,紧扣社区居民与园区职工双重身份叠加的特点,以区域化大党建为载体,以先锋党员为切入口,着力补齐青年参与这一关键短板,从而带动更广泛的家庭关注和社会参与,建设更有获得感和价值感的青年发展型社区。
做法经过
(一)发动群众、决策共谋
基层党组织是服务民生发展的最前沿,软新社区深化社区“大党委”建设,统筹共建单位党组织服务资源,精准聚焦青年居民和青年职工需求,打友好服务牌,以方便就业、宜居生活、兴趣社群吸引青年关注、赢取青年信任,以服务青年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1.就业友好:结合产业园区地缘优势,利用社区大党委单位业缘优势,打造就业超市·软新青创空间,开展烘焙师、花艺师、咖啡师、家庭整理师、茶艺师等技能培训活动30场,成功孵化田螺姑娘、日不落集市等青年创业品牌,同时也为居民提供“家门口”一站式就业推荐服务,解决社区就业297人。
2.场景友好:以“最美党群服务中心”创建为抓手,打造了青春志愿驿站、青年阅读角、青年创客空间、青年心灵加油站、青年大讲堂五个阵地场景,增强党群阵地对青年的吸引力,也进一步提高了青年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依托党群阵地举办的“青”字号系列活动24场,构建集交友、减压、公益、文化、运动、学习于一体的社区生活场景,为青年工作、生活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
3.家庭友好:社区匹配婴幼儿嗨皮吧、青少年“石头汤”空间、“老友记”活动室,联合周边学校青年教师常态化开展“一老一小”志愿活动30次,帮助解决青年家庭托幼养老等问题,为青年家庭减负;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四好评选”,遴选4例优秀家庭案例,传播榜样力量,助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为青年家庭减压,充分释放青年家庭“1+2+4”的放大效应。
(二)青年联动、共建共管
注重运用地缘、业缘、趣缘、益缘、学缘等机理,大量培育青年学习社、服务队、议事会、兴趣组等形态的社群,创新“青年党员+青年能人”的工作队伍,推动形成“党组织+青年社群”的基层组织新形态,以五大标准化社群整合青年公益资源,不断激活社区青年力量。
1.打造“主题剧场”,挖掘青年能人。结合社区居民的高频需求,以“红色先锋剧场”——青年党员率先讲红色党史故事为引领,衍生发展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绿色运动剧场”,营造温馨家庭关系的“粉色亲子剧场”,构建社区和谐关系的“蓝色邻里剧场”,线上公益分享的“金色公益剧场”,累计动员青年参与200余人次,并从中挖掘一批青年党员骨干、社区青年能人。
2.壮大“青年社群”,培育社区合伙人。社区主动为来自各行各业的“剧场能人”搭建展示舞台、提供指导支持,发展出吃货不迷路、运动健将等7个青年社群,达到整合特长青年及其关联资源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推动活动项目化、居民组织化、组织公益化。如,吃货不迷路社群从烘焙剧场延伸而来,由社区美食青年组成,整合了居心地、壹诺西饼等社会资源,其中1名青年(肖肖)还担任社区“主理人”,自发组织开展“奶奶”茶话会、集体生日会、志愿者沙龙等公益活动,推动社区组织“自转”起来,目前该社群已成为软新社区最有影响力最具人气的居民社群。同时社区大党委成员自贸局结合自身业务特色给“麻薯西施”肖肖当起了创业导师,指导她成立了公司,做起了社区烘焙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受到党组织感召,今年肖肖也给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教治相长、共创美好
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包括法律知识、公民道德、环保理念等,以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通过设立法律咨询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的法律咨询平台,为居民提供了关于社区治理、家庭教育、个人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建议。
1.组建“青春斗”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发挥青年党员的引领作用,吸纳青年积极分子24名,组建了以青年党员为主要力量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同时衍生出了“益善”“田螺姑娘”“红领巾”三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助医”“助困”“助学”三大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9场。
2.打造“红蓝青年”议事厅。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红色业委会(成员共5名,4名为党员)与青年骨干一同进网格报到成为“社区红管家”,是服务需求的收集者,社区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作为“社区蓝管家”,是服务的执行者。通过召开红蓝管家议事会,共同解决网格内大小事20余件。
3.创新“青力讲堂”机制。由社区党委青年委员牵头,吸纳园区单位、社区的10名有为青年开展瑜伽、国画、消防、育儿、形体等公益讲堂活动20场,丰富居民生活,构筑互动互联的青年共治场景。刚刚过去的元旦,“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党员周淑芳为老年人办起了新春吉“市”,推进“党建+我们的节日”深度融合,提升老年群体幸福指数。
主要成效
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环节,通过青年激活“三步走”,初步实现了“三提升”:
(一)提升了社区党建“青合力”
“青年激活”使得党委领导下,“政府、群团、社会协同施策青年发展”这一路径由抽象变得具体,增强了党组织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和组织力,充实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青年力量。
(二)提升了社区治理“凝聚力”
“青年激活”为加强社区基层治理构建了新框架、探索了新内涵。“青年发展”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社区更加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更加乐于社区治理。以青年为支点,进一步激活了家庭参与,营造出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提升了社区服务“软实力”
青年与社区双向奔赴,社区搭建青年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形成青年互助支持网络。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引导青年形成社区参与意识,引导青年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畅通了服务诉求收集渠道,丰富了服务内容事项,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提升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实现服务力量的有效集中。
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青年激活”的力量之源,要注重加强党组织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组织引领,将优秀青年发展为党员,让优秀的党员骨干撬动青年活力,让青年智慧在基层开出绚丽之花。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资源配置力、思想先导力和组织整合力,加速推动党的建设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互促并进。
(二)共同缔造是关键力量
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建立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机制,使得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治理中来。这种参与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创新平台是核心要素
社区创新平台是汇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它能够有效整合社区内外的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环境。在这个平台上,居民可以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合作创新,共同推动社区的创新发展。
(四)把握已育青年是重点工程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家庭。抓青年发展型社区要抓住已育青年这一关键群体。聚焦“儿童”这一联结点,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以及开展亲子类服务项目,吸引青年家庭参与社区活动,以家庭影响家庭,深化闭环的社区参与通道,构建完整的社区生态体系,形成多方共赢的机制,打造青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
来源:光谷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