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立冬将至,这份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南赶紧收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立冬将至,这份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南赶紧收藏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gxfybj.com/html/jiankangxuetang/fumuxuetang/2024/1107/17461.html

立冬后养得好,来年生病少!那么在冬季,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春夏秋冬,阴阳消长,中国传统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逆之则伤肾”,意思就是,冬季是万物闭藏、归避寒冷的季节,人体也要顺应自然,保持内敛,否则会扰动阳气。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五脏中的肾对应的季节就是冬季,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因此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避寒就温,注重养藏、固精、益肾”,保护好我们的阳气,为来年春天万物复苏、生机蓬勃提供充沛的物质基础。

适宜冬季养生的中药

黄芪

  1. 功效: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血虚萎黄等症。黄芪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医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

  2. 食用方法:

  • 黄芪单用泡茶,就能起到益卫气、养营气的功效,得到了许多养生人士的推宠,取5-10g黄芪,加入200ml水,煮沸后过滤即可饮用。
  • 黄芪鸡汤,在《随园食单》中有载录,具有益气升阳、养血补虚的功效,取30g黄芪、15g枸杞、10个红枣、一只老母鸡,加入适量清水煲汤。此外,煲汤时还可配伍当归,增加调经止痛,抑制动脉硬化功效;配伍党参,增加缓解胸痹心悸,抗击血栓的功效;配伍陈皮,增加健脾化痰、补血的功效。

温馨提示:一日用量不宜超过30g,且阴虚湿热、外感发热者不宜使用。

山药

  1. 功效: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症。中医认为山药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是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历来被医家赞誉为补脾第一良药。

  2. 食用方法:

  • 四神汤:《疡医大全》中的四神汤,被评为健脾祛湿第一名方,具有健脾养胃、清热祛湿的功效,山药、茯苓、莲子、芡实各10g,加入600ml水浸泡30min后,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1h,至药材熟烂、汤色微黄即可,方中诸药均为味甘、性平的药物,其中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莲子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芡实,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 山药排骨汤: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具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功效,取200g鲜山药,500g排骨,10g枸杞,加入适量清水煲汤即可。

温馨提示:不能与碱性药物一同使用。

枸杞子

  1. 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虚劳精亏、眩晕耳鸣、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神农本草经》中提到,长期服用枸杞能够强健筋骨、延缓衰老,增强耐寒暑能力,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 食用方法:

  • 枸杞子可直接食用也可在茶饮和煲汤时作为点睛之笔。山楂枸杞饮:具有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功效,取15g山楂,15g枸杞,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5min,即可代茶饮用。
  • 枸杞粥: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功效,取20g枸杞,大米60g,将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粥,在半熟时往锅中加入拘杞,待大米煮熟即可。

温馨提示:一日用量不宜超过20g,且阴虚、脾虚、外感发热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黄精

  1. 功效: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症。《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仙家认为这个草药是土地的精华,所以取名为“黄精”。

  1. 食用方法:
  • 黄精鸡汤,具有降血糖、血脂,温中补脾,益气养阴,补肾益精的功效,取30g黄精,15g党参,20g山药,一只老母鸡,加入适量清水煲汤即可。

温馨提示:咳嗽痰多、脾虚有湿、中寒泄泻者最好不宜使用。

冬季养生行为

  • 睡眠:“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意思是冬季要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 保暖:防风保暖,重点保护“头、腰、足”三处。头为诸阳之会,腰为肾之府,足为阳经的末尾,三处对我们身体的阳气尤为重要。
  • 情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冬季应要保持精神内守,宁静愉悦,做事低调,不喜宣扬。
  • 饮食:冬季天气寒冷,为了御寒保暖,适宜用热量较高的膳食,并且要注意滋阴潜阳,忌生冷燥热之物。
  • 运动:适当运动,加速气血循环,排出寒气,提高免疫力,但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不可致大量出汗,以防损津耗血。

中药养生因人而异,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材进行调理,切忌虚实不分盲目进补,且进补时还应遵循适量原则,避免过量进补导致身体负担过重,危害身体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广西妇幼保健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