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区客厅” 乐享幸福家园 ——浙江省某区开展“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
打造“社区客厅” 乐享幸福家园 ——浙江省某区开展“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
为有效解决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碎片化等问题,浙江省某区于2019年启动"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以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化社区服务设施,挖掘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手段,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着力打造"社区客厅"。该区东城、北城、西城等街道的10个"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品牌各具特色,开展志愿者服务、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民主协商自治等活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创新包容、乐融共享的幸福家园。
党建联盟聚合力融合共治促和谐
西城街道县前社区是该区典型的旧城改造社区,三分之一居民是老年人。社区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五心家园",勾勒"五线谱",共建"五心五线和美家园"。
"红心家园"勾勒"连心线"。今年,西街南小区因业主委员会人员不齐,社区组织小区在职党员成立物管会。物管会成立至今完成了许多工作,例如,小区的南北大门曾经是对外开放的,导致小区内进出人员杂乱,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现在物管会在大门口处设置了门禁卡,居民可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小区。在每个单元门楼下还会张贴该单元内的党员照片,开展党员"心贴心,手拉手""爱心敲门"等活动,进行结对帮扶,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
"舒心家园"勾勒"服务线"。"之前扔垃圾不规范,到处都乱七八糟的,现在有了固定的投放点,小区环境更好了,我现在也养成了每天九点扔垃圾的习惯。"大环家园小区住户王女士说。因为大环家园曾经的垃圾投放点在地下室,臭气弥漫、杂乱不堪,并且许多居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居民生活环境不佳。因此,社区在小区内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组织物业、行政执法、志愿者等成立服务队,每天都在投放点指导居民扔垃圾。并且每天在小区业主群内公布红黑榜,让居民更加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自觉维护小区环境。
"爱心家园"勾勒"扶助线"。在县前西小区,有一名腿脚不便的困难党员,社区人员对他长期进行帮助,在逢年过节的时组织慰问活动,送去温暖。针对社区内困难、残疾、老年群体较多情况,组织社区对这些人群进行分组管理,对社区内的重点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定期进行"爱心服务",坚持"三个一"的服务模式,还成立了"五老志愿者服务团队",还会邀请中医院医生到小区内开展义诊,真正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开心家园"勾勒"康乐线"。社区利用文化礼堂和文化广场,在节假日和周末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从社区文化艺术节到安全消防教育,从健康讲座到"春泥"活动,不仅满足了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而且还为社区和谐文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安心家园"勾勒"和谐线"。今年,县前西小区业主与隔壁药店因为围墙修建问题产生纠纷,反应到社区后,社区工作人员、调解员和信访人员一起努力维护双方利益,将矛盾调解到最小。"我们社区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以党员为主,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和一些志愿者。"县前社区主任官伟红说。为加强社区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与服务,社区建立社情民意档案站,把每个网格中通过走访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和问题及时进行集中处理,由被动管理变主动服务,全面做好矛盾的源头性化解,促进社区和谐。
除了县前社区以外,北城街道锦川社区也成立了党建共享联盟圈,组建"红色顾问团",每月召开"红色议事会",联合治理小区疑难杂症,及时解决居民的烦心事;白杨社区以党群"融"建为基础,凝聚社工、党员、志愿者、辖区单位等多元融合共治共建;孝友社区以"近邻社——党建引领'近'社区,多元融合'邻'距离"为主题,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社区发展新理念,引领社区新格局,打造融合的社区氛围。
数字化转型为社区治理赋能聚力
近年来,北城街道桔源社区不断深化"小桔e站,益起营造和美桔源"主题活动,小桔e站以e站为载体,以e事厅、e治理、e共享为数字化治理工作思路;以e发布、e承诺、e心愿为数字化便民服务思路;以e空间、e课堂、e成长为数字化教育培训思路,通过搭建党群互助平台、邻里互动平台,构建数字化社区,一起营造和美桔源。
数字化治理,构建高效社区。桔源社区用数字化思维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配齐配强网格团队,e平台收集民情民意,通过e事厅讨论协商、群策群力,实现e共享。通过e视角,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动态,从而使得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构建高效社区。社区自治靠居民,依托党建引领促服务,协调业委会、物业、居民之间的关系,同时吸纳优秀党员进入业主代表会,努力做到"矛盾不出小区"。"在小桔e站里,我们为居民们提供了共享充电宝、便民药具、咖啡机、饮水机等,在书吧里也可以休息看会书,是一个休闲放松的地方。"桔源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韩俊俊说。
数字化服务,实现便民零距里。桔源社区通过e发布、e承诺、e心愿等互联网+的形式,让社区居民们可以有效地传递自我诉求,自由选择参与各类社区活动,社区亦能更加高效准确地链接资源,实现便民零距里。在"新橙社"小橙管家APP内,居民们可以实现自主缴费、活动报名、信息获取、装修等,这是物业自主开发的APP,为了更快速服务居民,他们承诺"五分钟接单、三十分钟到场、七天办结"。"我们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线上+线下开展工作,因为社区内老年人也有很多,这样能更好地将信息传达给每一位居民,线上操作的话也可以让年轻人有效地帮助老年人完成很多生活上的琐事。"韩俊俊说。今年重阳节,在桔源社区文化礼堂为社区内10对"金婚""钻石婚"老人开展了e心愿活动,在现场为老人们拍摄结婚纪念照,弥补他们年轻时留下的遗憾。
数字化培训,实现e成长。桔源社区结合e站空间智能数字化系统,桔源讲堂和桔子学院为e课堂实体培训基地,链接e站云课堂、e站新媒体课堂、e站微信学校,创新"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互连学习""线上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社区居民赋能。不论是小孩还是老年人,社区都会长期为他们开展学习活动,比如,社会实践科普教育、健康知识讲座等,最近还新开设了中式面点师技能培训,坚持做到"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
东城街道白杨社区也通过智慧"融"入,跨越"数字鸿沟",推广数字赋能与数字化生活,将数字化、一体化贯穿到社区为民服务中来,提升社区数字化服务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效率。据了解,数字化赋能已在我区各社区服务中逐步添加并完善。
深化服务职能实现共治共享
东城街道嘉盛社区"星月式"和合共同体,打造居民的温馨港湾。"星月式"指一月四星,一月是共同体的中心主干,一星睦邻坊、二星乐享点、三星热心人、四星小红花宣讲团,极大丰富了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的内涵,共同体紧紧围绕"和睦、关爱、融合"三大重点,努力把社区打造成幸福温暖的大家园。
"月"为中心,共同体的中心主干。嘉盛社区内设置了嘉里嘉外先锋驿站,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多方共同参与,搭建平台,完善组织架构,扩大志愿服务辐射范围,提升了服务与需求的对接速度。在"青春社区和合嘉盛"线上平台,居民们可以在上面发布需求,社区会根据需求开展相应的活动,平台上也会招募活动志愿者,让居民们可以充分地融入社区活动。"我们社区一年会开展300多场活动,在每个节假日都会举办民俗类、文体类等活动,针对小孩和老人们还会举办不一样的特色活动。"嘉盛社区主任陈亦欣说。
此外,社区内还设置了嘉里嘉外阳光园地和嘉里嘉外和合小院,通过便民服务、志愿清单、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微心愿认领等形式,组织开展帮扶志愿服务,社区调解委员会还会开展心理疏导、调解矛盾等活动。在嘉盛社区内,有一户聋哑人夫妻,育有一儿一女。刚开始,社区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在妻子生二胎时遇到了一些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也积极与医院沟通,使其顺利生产。但在今年,这对夫妻反映家中的读六年级的大女儿十分沉迷手机游戏,每天拿着妈妈的手机玩游戏并充值,成绩一落千丈,他们的家庭矛盾因此而生。社区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后,与家长、孩子、学校老师积极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最后社区求助到我区慈善义工协会,慈善义工协会找了英语老师帮助女孩提升成绩并培养学习兴趣。社区工作人员每次都会自发主动地送女孩去上课,并邀请了心理咨询师的医生定期对女孩进行心理疏导,起到一定效果。
"星"为枝蔓,点点星火深入社区,串联居民,凝聚人心。一星睦邻坊,小区议事组织会积极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争取将矛盾解决在社区内,并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事;二星乐享点,开设百姓健身房,让居民"足不出区"就能享受专业设备的健身服务,在文化广场里可以休闲放松,与邻居们聊聊天卸下一天的疲惫;三星热心人,每个小区内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小组成员分楼幢、区块,网格化治理细化责任,小区内部问题自我消化解决;四星小红花宣讲团,长期开展党史宣讲活动,深入社区内各年龄层、各群体。
为深化服务职能,东城街道海棠社区以"烟火气"为发展内核,从烟火联盟、烟火生活和烟火公益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商家的自治和联盟,开展社区环境的宜居性改造,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的服务,从而增进居民群众对整个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西城街道锦都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试验打造全新邻里项目,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建立"项目微型化"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