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孙世刚:固态电池有哪些困境?该如何解决?
中科院孙世刚:固态电池有哪些困境?该如何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方向,其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备受关注。然而,固态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锂枝晶问题和固固界面兼容性差等。本文将从技术层面深入探讨固态电池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驱动力
中国原油结构呈现"煤多油少气少"的特点,2019年开始燃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2023年消费总量达到7.66亿吨,其中外购量高达5.6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3%。这种高依存度不仅影响能源安全,也促使中国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不仅减少了对原油的依赖,还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将间歇式发电储存和转化,可以实现连续性供电。例如,将水电解产生绿氢,或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驱动汽车,或直接作为动力电池使用。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呈现指数级增长,2023年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根据规划,到2030-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50%以上,达到8000万至1亿辆的规模。同时,燃料电池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保有量已达18740辆,中国已成为全球商用车最多的国家。
固态电池的技术优势与挑战
固态电池相比传统液态电解质电池具有明显优势,如不易燃、无液体泄露风险、电化学窗口宽等。然而,固态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锂枝晶问题和固固界面兼容性差。
锂枝晶的生长是固态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在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传输速度较慢,仍然会导致锂枝晶的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人工智能、人工SEI膜、表面修饰、三维结构锂金属负极等。此外,通过添加剂的方式控制锂枝晶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固固界面兼容性差是另一个重要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半固态电解质"的概念,通过在固态电解质中加入液体来改善界面接触。此外,通过界面调控和化学嫁接等方法,也可以提升固固界面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固态电池的发展方向
针对固态电池现有的一些缺陷,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通过表面化学方式提升固态电解质的性能,通过调控锂的迁移能垒提高性能,通过元素取代提升硫化物的周期循环和稳定性,通过界面调控提升快速充放电性能。
对于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者们通过分子设计和原位聚合的方法,开发出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窗口的新型电解质。此外,通过添加增塑剂和低温聚合物电解质等方法,也可以提升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是另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将无机和聚合物材料融合,可以同时获得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和相容性。此外,通过异质结设计和化学嫁接等方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复合电解质的性能。
结论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方向,其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备受关注。然而,固态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锂枝晶问题和固固界面兼容性差等。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需要在应用和源头技术研究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auto-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