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锻炼时间不是“天刚亮”!9个锻炼误区,告诉家人
最佳锻炼时间不是“天刚亮”!9个锻炼误区,告诉家人
适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锻炼不当却可能伤身还显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运动健康。那么,老年人运动需要避开哪些“坑”?怎样运动才能既强身健体又不伤身?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9个常见的运动误区,并提供6条科学运动原则。
9个运动误区,你中招了吗?
01 天刚亮就晨练
很多人习惯早起运动,但锻炼的最佳时间不是“天刚亮”。天刚亮时户外光线较暗、气温较低,不仅容易被绊倒、刮伤,还可能引发伤风感冒、胃肠痛,甚至诱发哮喘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建议,不同人群适合不同的运动时间。傍晚6~8点更适合老年人进行锻炼。对于血液循环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则推荐下午3点左右锻炼。
02 在马路边运动
在马路边运动不仅不安全,还会吸入大量尾气。建议在宽阔平坦、安全的场所运动,如广场、公园或者体育场。
03 空腹锻炼
肠胃功能差、易低血糖、60岁以上以及患有糖尿病或心脏病的人,不适合空腹运动。早上锻炼前吃点东西,如面包、鸡蛋、牛奶等,更利于身体健康。
04 没有进行充分热身
直接去锻炼,很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或者因活动量突然加大造成心肺负担。
05 把大汗淋漓当作有效运动
每个人适合的运动强度不同。如果运动强度猛增,一味追求大汗淋漓,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体力不支等。
06 生病了也要坚持锻炼
在身体不适、生病时,需要暂停身体活动或减少运动量。不然不仅不利于康复,还有可能加重病情、延长病期。
07 跑步是万能的
慢跑能够加强心肺功能,但会使身体机械地重复单一动作,可能对关节或肌肉带来损伤。专家提醒:跑步并非万能运动,建议搭配其他运动交叉训练。
08 锻炼不在乎运动方式
运动要量力而行。如膝关节有骨性关节炎及退行性改变者,不适合爬山、深蹲等活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适合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做高强度运动前应咨询医生。
09 运动中大量饮水或忍着不喝
运动时感觉口渴甚至喉咙发干,就要及时补充水分。但是喝水太猛会增加心脏和肠胃负担。运动时如何正确饮水?注意这3点:
- 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
- 少量多次:每次喝2~3口水,且不能太凉
- 根据运动量调整:运动量小建议喝温水,运动量大建议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老年人运动,牢记6条原则
0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考虑到老人自身生理的特殊性,可以选择一些低负重、低对抗性、舒缓且安静的运动。这些运动适合大多数老年人。
- 有氧项目:步行、慢跑、游泳、室内骑自行车等,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 力量项目:抬腿、单足站立、下蹲、健力球、悬垂、轻器械举重(哑铃)等,增强肌肉力量,防止关节损伤。
- 柔软性项目:太极拳、健身操、老年舞蹈等,提高协调性,延缓关节老化。
02 把握正确的运动强度
推荐老年人的运动时间在每天30分钟左右。如何评估运动强度是否合适?自查:
- 运动量适当:适量出汗,略感疲劳,运动后轻微舒畅,脉搏约在10分钟之内恢复,食睡良好,次日精力充沛。
- 运动量过大:大量出汗,心悸气短,运动后极度疲劳,食睡不佳,脉搏约在15分钟之内不能恢复,次日周身乏力,缺乏运动兴趣。
- 运动量不足:运动中无汗,无疲劳感,脉搏变化不明显,运动后3分钟之内即恢复到安静心率。
03 运动前要热身
热身运动有哪些讲究?首先,速度要由慢到快;其次,力量要由小到大;最后,要做足15分钟。直到微微发汗、呼气稍有紧促感、关节灵活润滑为止。
04 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
运动需要一步步把握力量,切不可过度。
05 尽量补充高蛋白饮食
科学合理补充蛋白质很重要,不同人群需要补充的量也不同。对于老年人群来说,蛋白质摄入量要保证,蛋白质质量也要保证。
06 要好好休息
休息不好会使身体系统跟不上锻炼节奏,容易出现心脏、消化问题,以及骨骼肌肉拉伤问题。
避开运动误区,掌握运动原则,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这份运动指南,建议转给家里的长辈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