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川用电负荷屡创纪录!迎战高温限电,储能BUFF叠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川用电负荷屡创纪录!迎战高温限电,储能BUFF叠满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6A07FMO00

近日,四川多地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成都部分写字楼、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发布限电通知,居民小区也出现临时停电现象。这一情况引发广泛关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网传截图,可上下滑动查看

也有网友透露,当地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场馆也都暂停开放。北京、山东、江苏等省份已陆续派出多台应急发电车,支援四川,并协调煤炭供应,保证火电机组稳稳地多发满发。

不过,成都市经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截至目前,经信局没有发布过关于限电的公告,部分居民小区出现停电情况,是因为电路高负荷运转出现了短路等故障。

用电负荷创记录

此次“限电风波”背后是持续多日高温所致。

最近一周,四川盆地成为全国热力中心,高温热浪“超长待机”,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多次创下历史新高,8月21日最高达6797万千瓦,较去年最大用电负荷增长近13%。

自8月份以来,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已创5次历史新高。截至8月14日,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6503万千瓦,较去年最大用电负荷增长7%。空调等降温制冷电器“冰力全开”,全省最大降温负荷达2262万千瓦,占最大负荷的34.8%。

广大网友之所以对此次局部停电反应强烈,是因为这并非四川人民首次经历“拉闸限电”。许多市民仍记忆犹新,2022年夏天,因“最高温度、最少来水、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重因素叠加,四川罕见遭遇“缺电危机”。

彼时,四川与重庆两个省市占据了高温榜前十席位,多日持续气温皆在 40℃之上,其中重庆北碚、丰都等地更是超过 41℃。在此高温天气下,空调电扇必然持续运转,用电量剧增致使四川省多地发生停电状况,居民于这各个酷热的夏季中备受煎熬。

为使电力供予民众,四川省下达通知,规定所有企业电力用户自8月15日起至8月20日止,停电6日。然而,8月21日,四川省又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这也是改革开放至今,四川首次启动最高级别(一级、红色)的应急响应。一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四川限电措施延长5天至8月25日。可是,等到了25日24时限电到期,四川很多企业还处在限电停工状态……

不仅是企业,四川省全省范围内都开启省电模式,户外全部电子大屏幕及景观灯光予以关闭,地铁、商场、写字楼内的部分灯光关闭,仅留存必需的灯光照明,且将空调温度调至最高。

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的增加,近几年我国多地都曾出现过拉闸限电的情况。但与其他省份不同,缺电危机下的四川,是一个拥有白鹤滩、乌东德、向家坝、洛溪渡等大型水电站的水电大省,总电力装机容量高达1.27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规模近1亿千瓦,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出自四川。“西电东送”年外送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是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1.3倍。

这样一个电力资源丰富的大省,本不应该成为电力危机中倒下的一环。虽然有遭遇连日高温干旱气候的客观因素,但四川大规模缺电也暴露出了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电力结构的单一化,是危机留下的值得深思的重要启示。

四川新型储能市场分析

经过2022年夏天的缺电教训之后,这两年四川全力推动“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调整,加大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以及天然气发电等项目建设。

于是,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迎来发展机遇。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川规上工业发电量增速最快的为太阳能(70.4%),其次是风力(20.3%),最后才是水力(15.5%)。

目前,风光新能源装机约为2020年底装机的2.6倍。预计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分别达到3200万千瓦和8200万千瓦,四川已进入风光并网投运年新增约1000万千瓦的高速发展阶段。

然而,风、光发电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可能在用电尖峰时刻支撑能力反而发挥不出来。

在此背景下,新型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效率、参与电网调频调压、补偿负荷波动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成为了国内电网、企业、居民实现紧急备电、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降低电费成本的重要手段。

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既有利于电力保供,也有利于省内推动电源结构转型。近年来,四川省正在聚焦新型储能赛道,不断全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大力支持

新型储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四川省级的新型储能政策就已多达10余项。

四川省新型储能政策一览

《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该文件首次在规划层面要求推动大规模、大容量、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化学储能技术发展,探索推进化学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商业化应用,不断提升化学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

《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该文件明确提出,将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作为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的支撑工作之一。

《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
该规划在重点任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发展智能配网”中提出要因地制宜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和多场量应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推进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示范工程。

《四川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文件要求,发挥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示范引领作用,在新型储能领域实施一批降碳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支持高效储能材料等先进工艺技术研发;鼓励园区和企业加快储能等一体化系统开发;并探索氢能在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装备等多领域多场景示范应用。

《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
文件要求,规划建设“新能源+储能”设施对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不低于装机容量10%、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配置新型储能设施,为电源顶峰提供备份。在电网末端及偏远地区建设电网侧储能电站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向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提供服务。到2025年力争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200万千瓦以上。

《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文件要求,文件将“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纳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重点行动”中,要求加强大容量电化学、压缩气体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研发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飞轮储能、高温相变材料储热等关键技术。开展百兆瓦级高原光储电站智能运维技术与应用示范。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明确储能电站、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

《四川新建电源接入电网监管实施细则》
文件指出,项目业主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配置新型储能,鼓励分布式电源配置一定比例和时长的新型储能,提升分布式电源的消纳和并网友好性。

《关于加快推动四川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文件指出,优选建设一批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200万千瓦以上;推进独立开发新能源项目配置新型储能。要求为不低于装机容量10%,时长2小时以上;鼓励多能互补开发新能源项目配置新型储能;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应集中建设,单座电站装机容量原则上不低于10万千瓦。支持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并网调用。电网企业应与独立新型储能电站业主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同等条件下优先调用;原则上每年调用完全充放电次数不低于250次。

《四川省2024年省内电力市场交易总体方案》
文件明确,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在充电时,其充电电量纳入常规直购品种交易范畴,用户可选择由售电公司代理或直接自行参与。而在放电时段,放电电量将优先替代对应时段应打捆购入的非水电量,若存在超出部分,则将按既定顺序替代该时段直接交易水风光电量。

《四川省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
文件明确,对独立新型储能进行有偿调峰补偿,电力调度机构结合系统调峰需要进行调用,因系统调峰需求下达调度计划(含调度指令)要求独立新型储能电站进入充电状态时,对其充电电量进行补偿,具体补偿标准为400(元/兆瓦时)。

对于配建储能的新能源,按照全月累计充电电量给予使用频率补偿,当月度累计充电电量<储能额定容量x30小时,不予补偿;储能额定容量x30小时≤当月度累计充电电量<储能额定容量x60小时,对其充电电量进行补偿,补偿标准为80(元/兆瓦时);储能额定容量x60小时≤当月度累计充电电量,对其充电电量进行补偿,补偿标准为160(元/兆瓦时)。储能可获得爬坡补偿,含配建储能的风电光伏、新型储能爬坡补偿标准取40元/兆瓦。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