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弗里德里奇·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
经济学家杨小凯对哈耶克的著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评价。尽管杨小凯本人对非数学的思想并不重视,但读了哈耶克的著作后,他却有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非常欣赏的感觉。他认为,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对20世纪的乌托邦主义思想的批判与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对乌托邦主义的批判思路很不一样。今天大多数对乌托邦主义进行批评的中国人,多是从乌托邦主义实行以后经济效率不高着眼的,而哈耶克对乌托邦主义批判的着眼点却是制度形成的机制。
哈耶克认为,自由社会的制度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从没有人有意去设计整个社会制度。因此,这种制度的形成是千万人互相竞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这种自发形成的制度包含了所有人所知道的互不相同的信息,而竞争过程也使人无法垄断制度设计和形成机制。因而无法利用这种垄断来损人利己,所以信息的合成过程会将信息传递中的歪曲降到最小。
而乌托邦主义制度是世上第一个由某些思想家为社会总体设计的一种制度,它不是自发地在一个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包含的信息量受某个思想家所知信息局限,不可能是亿万人交互作用、将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的。
在哈耶克看来,一个自由的社会与一个乌托邦主义国家的差别,一是在自由社会中,制度和秩序是自发形成的,不可能由少数思想家设计。二是自由社会中的制度都是一些游戏规则,人们只对游戏规则是否公正做判断。
哈耶克
而乌托邦主义社会的特点却规定谁应该是胜者,什么应该是社会追求的具体目标。因此,乌托邦主义制度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将他们的欲望强加于社会上其他人。试想想,一场球赛如果在未赛前就预定了谁是胜利者,这还有何公平竞争可言?
自由社会中并没有一定消灭乌托邦主义制度和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定,只有一些竞争的游戏规则,制度的自发发展是基于规则公平的共识,至于是乌托邦主义、或资本主义、或其他制度获胜,是一个无人能预料的事。
致命的自负
哈耶克指出,在一个自由经济中,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所以强制执行游戏规则就会十分有效,输了的人无法不认输。因为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没法与之辩论,也无法抗拒它的惩罚,受罚人也无法责怪任何他人。
但乌托邦主义制度却有只看得见的手来执行奖惩,失败者总会有办法找政府,抱怨奖罚不公平,或不合理。因此,游戏规则无法强制执行,或曰预算约束总是软的。在这种条件下,公平的竞争游戏是无法玩起来的。
哈耶克的思想其实与经济学界以经济理性为号召的主流学派南辕北辙。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所谓科学方法派,强调数学方法的应用,假定理性经济人的行为能用数学最大化问题求解,理性经济人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能用一般均衡或对策论(或赛局理论,game theory)来求解。
很多这个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往往热衷于用数学模型来证明“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另外一些以经济理性为号召的经济学家,以数学模型来证明看不见的手的优越。
哈耶克的思想与这类想法都不同。他强调对经济理性的迷信可能导致经济制度的失败。其实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什么叫理性,什么叫非理性,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判断,或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世上很多从常理看来非理性的行为,也许对人类社会的知识做出贡献。例如,很多破产的企业,就为成功的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我们最好放弃对经济理性的追求,承认自己对经济理性的无知。因而只是追求游戏规则的公平,接受这些游戏规则下出现的东西,不论其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哈耶克文选
哈耶克对现代发达国家的制度最重要的批评之一,是对国会立法权的质疑。他认为国会立法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游戏规则有关,例如专利法的通过;另一部分是与社会需要什么有关,例如环境保护法的通过。哈耶克认为,后一部分应属行政当局的政策,而不是属于立法。这两部分的活动应该分开,不应该由一个立法机关来做。
其理由是,立法机关不应该关心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应该关心游戏规则的公正;至于参加游戏者个人的不同目标,那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统一的。如果立法当局为社会制定共同目标,并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社会就会走向“被奴役之路”。
哈耶克对宗教的看法以及对迷信人类理性和崇拜科学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有启发意义。哈耶克认为历史上能生存下来的制度都不是来自社会科学和人类的理性,而是来自宗教和意识形态。
宗教和意识形态不是理性的,但它决定了人的行为准则,决定了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游戏规则,意识形态也提供了遵守一定游戏规则的承诺机制。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各种宗教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会使最有利于自发秩序扩张的宗教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流传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胜出的宗教意识形态的追随者并不是凭理性选择宗教,正如母亲爱孩子不是凭理性一样。但在社会演化过程中,不爱孩子的母亲就会因后代死亡率高而绝种,不利于自发社会秩序扩张的宗教和意识形态也会灭绝。因此,历史上长期能生存发展的宗教,虽不是基于理性,但却是形成有效制度的基础。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于1931年迁居英国并于1938年获得英国国籍。他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价格与生产》《利润、利息和投资》、《资本的纯理论》《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感觉的秩序》《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