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审判业务85项流程!粤这家法院在全国率先研发AI辅助审判系统
覆盖审判业务85项流程!粤这家法院在全国率先研发AI辅助审判系统
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相结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1月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13个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事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则创新事例涉及法院审判系统实现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即深圳中院完成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预训练,在全国率先研发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司法应用规则,推进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覆盖审判业务四大环节85项流程
据介绍,该系统全面覆盖立案、阅卷、庭审、文书制作等审判业务的四大环节85项流程,实现人工智能全链条赋能。
实现立案智审,辅助法官对法律规定的35项立案标准逐一核查,审查结论一次性通知,提高立案登记效率。
实现智能阅卷,具备整理卷宗、定位信息、归纳事实等功能,帮助法官大幅缩短阅卷时间。
实现智能庭审,庭前可协助法官快速梳理案件审理要点、归纳诉辩意见,辅助生成庭审提纲,大幅缩短庭审准备时间;庭中可比对证据,审查当事人陈述逻辑,有效提高庭审效能。
实现智能文书辅助生成,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文书样式,实现裁判文书全要素辅助生成。设置智能驱动模块,串联审判业务四大环节功能模块,智能监控办案各环节进度,实现在线提示、预警、督办。
AI审判系统参与案件审理
辅助法官发现比对类案裁判差异
最高人民法院提供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法信等权威知识服务体系,形成万亿汉字量级的法律专业“语料”。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独有的大模型垂直领域训练算法,系统运用大模型开展“树状提示词”工程,逐步上线“法答智推”“类案智推”等模块,实现自动检索、匹配、推送权威类案和裁判思路,辅助法官发现比对可能产生的类案裁判差异,促进裁判标准更加统一。
此外,系统设置始终锚定人工智能的辅助工具定位,坚决防止“机器判案”。坚持法官自主决策,各环节均设置审核、确认、决定选项和提示,作为辅助生成的前置条件,根据智能比对排查情况提示法官确认矛盾之处,以法官决定的判决结果辅助生成裁判文书。对各流程节点实现智能查找、自动提示、辅助评判,动态反映、及时纠偏办案过程中的难点、漏点和错点。
智能辅助法官阅卷15.3万件辅助庭审6.3万次
该系统基于新一代大模型技术的调优调参范式,设置用户捕获反馈机制,能够根据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在各个环节的使用习惯、办案信息处理结果、实际裁判结论进行动态优化,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和反馈能力,十分贴合司法实践的复杂需求。
目前,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大模型与办案人员在个性化场景中“人机交互”适配能力很强,法官们使用后普遍反映“系统越用越好用”。
该系统运用科技手段为法院审判工作赋能增效,既缩短诉讼纠纷解决的时间,又促进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提升诉讼当事人的获得感。目前,系统应用范围覆盖所有常见民商事、行政审判案件和70%的刑事案件,执行辅助平台1.0版本已上线运行。系统上线至2024年12月,智能辅助法官阅卷15.3万件,辅助庭审6.3万次,辅助生成法律文书14.5万份,上线半年间深圳法院民商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25.6%。